我读书 > 都市小说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1732章:议储(下)

第1732章:议储(下)(1/2)

上一章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反倒是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赵似,在章惇等人的心里,似乎比起赵佖和赵佶来,更合适继续皇位。

原因在杨怀仁看来实在很简略,也尽对不是由于赵似是赵煦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这种理由。

而是由于赵似刚刚成年,性格内向安静,也从来没参与到朝政之事中来,平时也不和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私底下也不用各种方法敛财。

不仅如此,赵似由于身份的特别性,他便学了赵頵那种样子,没事收拾些民间的书稿什么的,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也不会在意个人名声上的得失。

而最最要害的,是赵似此人似乎缺乏主意和担负,因此假如他继位当了天子,更轻易受到诸如章惇之类的朝中大臣的把持。

章惇等人为了实现自己个人的政治抱负,自然不会选择另外两人,赵似也就很自然成为他们心中的最佳人选了。

杨怀仁心里呢,则感到这几个人都不行,不管是不是历史事实证实过的,在他看来,如今的皇家子孙,都太不靠谱了。

而且赵煦并不是没有亲生儿子在世,轮也轮不到他们几个来争取皇位。

固然大壮现在也年纪太小了,不过毕竟他是正统血脉的皇子,将来假如能继续皇位,本就是理所应当,加上孟皇后在身后扶持着,他在外帮衬着,怎么想都感到情况不会太差。

别的不敢说,最少靖康之耻这样的事情,杨怀仁是可以保证不会产生的,他愿意为此赌上自己的生命。

甚至他会用他的方法,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更好的百世基业。

眼下三派人都派了人来迎接杨怀仁,似乎他们的目标也很明显了。

杨怀仁奉旨率军进京,之前也许是个机密,但杨怀仁出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是机密了,朝中的大佬们和那三位王爷自然有各自的道路知道这个消息。

然后他们也能分析出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陛下确定是也是知道自己的身材不行了,所以招杨怀仁进京,也是为了自己早做打算。

赵煦既然无子,那么必定要在几位皇弟中选择一位继续大统,赵煦自然也明确不管他选了谁,另外两人大概是不会佩服的,也极有可能会选择起事。

那么招杨怀仁和武德军进京,目标也就不问可知了。

杨怀仁和武德军是个什么存在,朝堂上的人实在都心中有数,外头人看杨怀仁自然感到他如何受宠,如何大权独揽。

但朝中大臣们心中明镜儿似的,杨怀仁敢在江南把武德军打造成一支强军,假如没有天子陛下的首肯,那就是意图谋反了。

换句话说,杨怀仁在外练兵,在军事建设上做出各种尝试和改革,实在全都是赵煦的意思。

当初武德军中安插了很多皇室子弟,也就阐明赵煦是如何看待武德军了,现在忽然一纸调令就让武德军进京,还让武德军重回京畿近卫序列,就已经阐明了一切了。

那么问题就简略了,赵煦不论选择谁来继续大宋金瓯,另外的人就没有了起事的环境,杨怀仁和武德军在,谁闹事谁可能就会逝世。

杨怀仁是个什么人大家也心中有数,平时看着嬉皮笑脸好似啥都不在乎似的,但真到了事情上,他可是从来没迟疑过。

没有皇命的情况下他都敢冲突濮王府,这股愣子劲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假如现在这种特别的局面下有人真的闹事,怕是杨怀仁都不用请皇命,就敢带兵往灭了你。

更别说他现在有皇命在手,明着告诉所有人杨怀仁现在暂时统领天下兵马了。

三派人里边,自然会找一些自己感到和杨怀仁有些交情的人来跟杨怀仁套近乎,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迎接杨怀仁,就是这种心理作怪了。

实在能混到朝堂上的人,没有太傻的,他们想到的是,既然赵煦这么信任杨怀仁,那么也必定会在议储的事情上,询问杨怀仁的意见。

甚至可以说,杨怀仁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赵煦的决定。

所以忽然之间,杨怀仁乍一到京城,便立即成了风暴中心的要害人物。

赵煦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所以第一时间就派了身边最信任的苏公公提前来东大仓码头迎接杨怀仁,就是想着在其他人接触杨怀仁之前,先把他号召进宫。

杨怀仁想明确这些,心里感到既放松了不少,也更加紧张起来。

放松是由于他不用往应酬那么多各怀心事的人,紧张是由于过会儿见了赵煦,有些事,他要如何开口。

不用想也知道,假如赵煦知道他还有个儿子在世,会是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或许有猜忌,也或许有猜忌,更可能有些其他极真个想法,杨怀仁考虑了很多,但还是无法把赵煦的心态全部猜到。

这已经不能用忽然来形容了,或许用晴天霹雳来说更加适当,他甚至担心,万一赵煦听了这样爆炸的消息,一下子晕逝世过往,他该如何应对。

也有另一种情况,万一赵煦不认可大壮的身份呢?杨怀仁到时又要如何应对?

杨怀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