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仁知道李老头当着他的面教导这些庄户们,有他特别的含义在,所以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李老头也是为了东家,还有全部庄子里的庄户们好。
这顿饭从头到尾吃的都有点怪,倒不是由于天子刚刚驾崩,大家不敢敞开了吃喝,而是李老头好杨母似乎有了什么默契似的,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在饭桌上敲打子弟们。
杨母平时是个很随和的人,性子也不强,但真到了大事上,杨母的性子却是很强的。
杨怀仁也感受到了这件事的意义,所以便不好往插话了,他只要带着耳朵听着就好。
见庄户们痛心疾首,杨母和李老头这才又往安抚他们,这样的手段杨怀仁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倒不是说杨母和李老头这样做不好,反而由于用了这样的方法,才显得体面,作为主家,杨母也不可能完整不顾及庄户们的面子,自己往把事情说到人家脸上。
终极的目标是为了大家好,出发点也是好的,成果也不错,所以这样做,反倒是成了一种为人处世的范例。
所以说啊,那些通过经历而逐渐产生的智慧,可千万不要小看。
吃完了饭,庄户们拿出来那个人形的大辣椒和澡盆大的南瓜向杨母献礼,杨母也欣然吸收,同时祝福未来庄子能持续繁荣下往。
杨怀仁感到有点累了,困倦之意像潮水一般不断袭来,他便不再陪着他们,打算回房休息一会儿。
往后院里走的时候,见门房领着一个大和尚往家里的佛堂里走,杨怀仁一开端也没感到有什么。
悟能大师一直住在杨家,就住在家里的佛堂那个院子里,平时也是有一些空门的友人来访的。
只是今天这个日子比较特别,天子葬礼期间,按规矩和尚羽士候着其他宗教人士,应当屈服朝廷的谕令,在自己的庙宇里敲钟念经才对。
这时候一个身穿比较正式的袈裟和尚来杨家串门,就显得有点不寻常了。
杨怀仁本也不想干涉悟能大师和什么人来往,可他潜意识里就是感到这个和尚来访有蹊跷,人忽然也不困了,不自觉地便跟了上往,打算看个毕竟再说。
公府的佛堂固然比不了那些大寺院里的大雄宝殿那般宏伟,但杨母舍得花钱,所以佛堂的规格还是比较高。
由于供奉的又是佛祖和各色的菩萨,所有的装饰也从来不敢吝啬。
杨怀仁走进院子,创造悟能大师刚把院子中间一块平整的地面清扫了出来,然后自己摆上了一章茶几和座墩,看样子是打算在院子里煮茶。
杨怀仁对此反而不感到奇怪,胖和尚内力雄厚,别说这样的气象了,就算再冷一些,他也是照样那副袒胸露着肚子的打扮。
穿的这样单薄不但不感到冷,反而让他浑身冒热气,跟快要升仙了似的有趣。
而刚来的那个大和尚跟他见了礼,便被悟能大师客气的让着坐了下来,看样子他们应当早就认识,他们相互施礼的时候也相对没那么拘束,也就是说他们还很可能很熟,是老相识了。
杨怀仁心说难不成新来的大和尚是悟能大师少林寺的师兄弟?
但看那大和尚的样子,年纪大概五十来岁,和悟能大和尚差未几,但人就没有悟能大师那么油光水滑胖乎乎的了。
他脸色看上往有点发黑,也许是脸瘦,皱纹也显得多了不少,身子更是比一般的人还要瘦小一些,甚至可以说有点弱不禁风的意思。
他身上的袈裟是用金线缝制而成的,还坠着几颗说不上花样的宝石,显得光荣夺目,看起来这件袈裟,应当是有重大的礼节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穿的。
可他里边穿的僧衣就有点冷碜了,似乎已经洗的掉了色,应当是穿了好多年了。
杨怀仁有点搞不懂新来的大和尚这样的打扮,是该用豪华还是朴素来形容。
但杨怀仁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和尚那么瘦,脚步却很沉重,踩在雪地上的坑很深,所以应当不像是有武功的样子。
加上他内里穿着厚厚的内衬,也是怕冷的,完整没有悟能大和尚那种潇洒,所以应当就是个普通的大和尚而已。
悟能大师刚让着来访的和尚坐下,也看到杨怀仁走进来了,也是笑呵呵地也做了个请的手势。
而杨怀仁也根本没有躲起来偷听的打算,那就有**份了,于是他大慷慨方走了过往,分辨给两位老和尚见了礼。
他问道,“我在院子里散步,只是随便走走,观赏下雪景,见家中有高僧来访,便过来打个招呼而已,说不定还能结下什么佛缘,呵呵。”
悟能大师长得跟弥勒佛似的,挺着个大肚子,整日的把一个痴肥的笑脸挂在脸上,杨怀仁也看不懂他是正常的保持笑意还是笑话杨怀仁在他眼前还说谎。
杨怀仁熬了一夜,早上又陪着母亲招待自家的庄户们,如今眼睛已经明显通红,脸上也挂满了倦意了。
可他非说是在院子里散步看雪景,这话骗得了他自己,却骗不过悟能大师。
悟能大师也不戳穿他,毕竟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