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血液是最好的证实
杨怀仁话音未落,章惇便讽刺似的口吻反驳道,“杨大帅还真是会开玩笑,民间的这种俗语,那可真是多了往了。
假如把这种民间的俗语当做世间的道理,那就有点闹笑话了,杨大帅此等身份,还会把民间的俗语当成了大道理来看待,不感到可笑吗?”
杨怀仁最不怕吵架了,也立即怼了回往,“章相公此言差别,不仅如此,怕是这种话把圣人父母都抛到九霄云外往了。
圣人同样来自民间,圣人的礼法和教义,同样有很多来自民间,只不过是圣人用更通俗易懂的词汇把民间的道理重新收拾并记载下来而已。
这一点不用我说,信任在场的诸位也都懂得这么浅易易懂的道理。
就连我们现在用来治理国家的法式,做人的道德和伦理,同样是从民间的规矩,一点点汇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大家约定成俗的习惯。
照章相公的意思,民间的东西就是可笑的,那章相公是不是也感到出自民间的忠孝礼义的基础做人性理,也是可笑的喽?”
章惇大惊,这才意识到杨怀仁一直就是一个巧舌如簧之人,他说话的任何一点小失误,都会被杨怀仁捉住当了痛处,然后用新的道理回击。
他倒也不算忙乱,立即想明确了杨怀仁话中偷换概念的做法,反驳道,“杨大帅完整曲解了老夫的意思了。
杨大帅所说的道理,老夫自然承认,可大家要明确一点,圣人收拾民间的道理,然后加以解释成为有广泛意义的教义,然后宣教给天下人,这自然是没错的。
可杨大帅所说的那句民间俗语,可有被圣人收录过?
可见民间的俗语或者道理,也并不是全对的,圣人择其善者,摒弃误者,才有了我们如今的行动准则。
就说杨大帅刚才说的那句话,我们也要从两方面来看待,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说的是一个人的子孙,必定会继续他的血脉。
这个血脉表现出来,便有了一显和一隐两方面内容。
一显,便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外表,也包含耳朵能闻声的声音等我们能逼真感受到的东西了。
像一个人的外貌,身材和声音,就是这部分内容。
而一隐,便是我们无法看见或闻声的东西,比如血脉的共同性,性格的类似性等等。
启禀陛下、还有两位太后娘娘知道,这血脉传承中的这一显和一隐,却有不同的本质差别。
浮现出来的,也许很直观,但却是能转变的,不能作为真正的断定根据,反而是不能看见的,却是无法转变的,更能作为我们断定血脉传承的根据。”
章惇说到这里,众人也大致听懂了,按照他的说法,人的样貌和声音等等,实在是可以转变的。
儿子长得像父母,很多人都是这样,但这却不能当做断定孩子是父亲亲生的公道论据。
这世上也确实有很多人,和父母的样子就是完整不同的,同样也有外貌长得很像的两个人,却完整没有血缘关系的事情存在。
反而是章惇说的那种看不见听不着的隐性的因素,是尽不会作假的,比如血液。
章惇的话确实感动了很多人,道理是浅易的,大家也认可样貌是有可能通过手段转变的,但留在身材里的血液确实无法转变的事实。
杨怀仁也明确章惇想做什么了,赵煦有些愕然的问道,“依章爱卿的意思,是要朕和这个孩子……滴血认亲?”
章惇微笑着点了点头,“陛下明鉴!滴血认亲之法,自古以来有之,而不论外表生了什么样子,血脉是不会变的。
假如这个孩子能和陛下留着同样的血液,那才干证实他的真实身份。”
杨怀仁叹了一口吻,这让章惇察觉后有些沾沾自喜,似乎戳穿了杨怀仁的花招一般。
实在杨怀仁心里感到章惇有点可笑,他真实的态度里,除了滴血认亲这件事要伤害到孩子的身材和心灵之外,还是十分坦然的。
他抬眼看了一眼那张布幔之后隐隐约约的孟皇后的身影,创造孟皇后一句一言不发,甚至一动不动。
杨怀仁都猜忌是不是那张宏大的纱幔后边坐着的并不是孟皇后本人。
在他心里,还有一个证据能证实大壮的身份,只不过他只有这个证据的一半,另一半在孟皇后手里。
按照他的想法,在有人站出来质疑孩子的真实身份的时候,孟皇后做为孩子的亲生母亲,应当第一个站出来掩护孩子才对。
可眼下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响,也完整没有把证据拿出来以证实孩子身份的打算,貌似要由着章惇给赵煦和大壮进行滴血认亲一般。
杨怀仁心里有点没想明确,孩子的身份是没有什么可猜忌的成分的,总没有可能是孟皇后有了别的男人才生下了大壮。
但孟皇后现在的做法,确实让杨怀仁搞不懂了,也许是她对孩子的身份太自负了,所以根本就不在乎章惇用什么方法往验证。
也或许是她想把那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