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很多时候是检查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但全世界所有学生加起来考试的次数,可能都比不过华国那些莘莘学子所经历的考试多。>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摸底考试,抽考,模拟考试,周考、月考,其中考,期末考…..>
各种各样的考试,让很多人甚至有一种错觉,似乎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应对考试。>
可以说,华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会考试的学生。>
然而有意思的是,某位华清大学出国留学的高材生在留学期间被退学,因为,这位高材生除了考试之外什么都不会。>
对于国内的教育体系,赵江川一向嗤之以鼻,用固定的成绩来决定人无限可能的思想和能力,就跟在外星人说生命的诞生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可笑。>
以过去赵江川曾经的身份,如果被某某学校请去讲课,这番话可能会让教育局的大佬们若有所思或者有所警醒。>
如今只是一个学生的他,在拿到了老师发下来的模拟考卷后,除了发呆就只能发呆了。>
十几年已经过去了,那些书本上的智商早遗忘了大半,面对着每一个字都认识的化学试卷,他只能在发呆之余感觉无可奈何了。>
直到这时,赵江川才意识到,他好像忽略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无论在学校读书对他有没有必要,可是,复旦大学绝对不是他现在的水平能够考进去的。>
没有任何的意外,赵江川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很反常。>
当然,这个反常是对老师而言。>
在老师们眼里,数理化一向数一数二的赵江川发挥失常,考出了从高中以来最差的名字,几乎已经进入倒数行列。>
可神奇的是,平时赵江川只能算是很一般的语文和英语,居然只差两分就是满分。>
这个结果,赵江川倒是没有太大意外,数理化能够勉强及格他觉得已经烧高香了,那点小意外是来自,英语他居然没有拿满分。>
赵江川很奇怪,以他的英语水平,别说是高中考试,哪怕是大学里面也不可能有人比他的英语水平更高,这包括老师在内。>
可偏偏居然高三的一次期中考试,他居然还被扣了两分。>
赵江川有些好奇,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他居然会出错了。>
可当最后拿到试卷后,答案上那一个红色的叉号让赵江川哭笑不得,他发现,老师打个叉号并没有错,他的答案也没有错。>
那只是一个简单的语法顺序问题,但如果按照国内英语的理解上,他的答案就是错了,所以老师打叉号并没有错。>
但如果按照英语在国外的实际应用上,赵江川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
自从升了科长后,赵东来最近的日子过的非常惬意,抽烟喝酒都是中华茅台不说,以前紧巴巴的日子也宽松起来。>
体制内的事情,做了八年的科员,赵东来很清楚,哪怕仅仅只是海事管理局上的一个科室,里面的水都很深。>
因为黑白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黑白,有时候,白的就是黑的,黑的就是白的。>
用三个字来解释的话,就是站错队了。>
以前,赵东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也得不到升迁,直到在明白了什么是白与黑后,才觉得是大彻大悟。>
他缺少一份投名状啊!>
果然,在第一次胆战心惊私下拿到了好处后,在科室里趴窝了整整七年的职务动了,一向看他不顺眼的领导居然将他提拔为了科长。>
这个结果让赵东来有一段时间心里滋味难明,因为,他并不像这样的。>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再有了三次四次后,赵东来发现,其实这个结果似乎也很不错。>
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不管是吃的用的都不缺了,哪里还用像以前一样,每天得精打细算着那点工资过活。>
钱也有了,官也升了,这一切,好像说明他的选择才是对的。>
唯一让赵东来有些遗憾的是,那心里啊,总有那么一丝不得劲,也许,那就是良心的谴责和对法律的恐惧吧。>
科员的工作平时可能会忙点,但升了科长后,赵东来反而轻松很多。>
到单位先泡上一杯茶,然后过不了多久属下的科员就会送来一份当天的报纸,再安排下一天的工作,只要领导们中间没有事情找他,这一天晃晃也就过去了。>
东南日报,是赵东来每天必看的报纸,里面报导的东西说不准就会跟体制内沾上点关系,有时候,报纸里的文章甚至可能代表着一种形式。>
“铃铃铃….”>
正在赵东来再仔细琢磨报纸上写的一篇文章时,他桌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