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小秦庄和皮营圪台村这两片大规模种植的区域之外。
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实验田也差不多都丰收了。
产量少的一万多斤,多的一万英横空出世。
短短时间内,小满一号、糖墩墩、秋雁九号。平均半年一个,连续培育出三种新作物,每一个还都这么夸张,效率太吓人了。
打个比方,如果前几次育种革命是从走路变成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变成开车的话,这次是一下子开上了飞机。
这座明晃晃的高峰竖立在那里,各大院校不得不考量是否要将育种4.0纳入到教学当中。
以及在招生的时候,是不是更加要偏向多招些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有天赋的孩子。
唉,农学本来就招生比较困难,这再上强度的话……很愁啊。
相较于科研院所机构还在开会讨论。
那些从事相关行业的个人,已经行动起来。
短短几天。
已经有上千份求职和咨询投到了清音农业。其中不乏“杰青”和“长江学者”这样的顶级人才。
全国从事农业相关的企业中,近几年就属清音农业折腾的的最厉害。
而且口碑一等一的好。
几乎成了同行业的圣地。
说待遇,只要出了成绩,奖金分成大把大把,提都不用提,绝对比想象中最好的数字还要好。
说设备,实验室什么新用什么,什么好用什么,一台不够了直接添。敞开了用不必申请不必抢,连超算时长都不限制。
说管理,顶头大老板什么都不管,只负责给钱,最好的老板不过如此。直属领导更是行业大拿,人家是自己开创一个时代,比内行还要内行,都盼着从人家那学东西呢。
说资源,总公司有钱,总公司大力支持,背景贼硬。和各机构、科研单位关系良好,一次次的合作双赢结交下的深厚情谊,还是当地明星企业,各种支持合作一句话的事儿。
综上所述,还求什么呀?
清音农业就是一门心思想着踏踏实实搞科研,其他什么都不想管,也不想费心思。
你把待遇给足,我全力以赴工作。
以出成果,拿荣誉为目标的纯粹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之地。
因为自荐的人太多。
骆一航还专门给远在伊犁的文英打了个电话,咨询了一下。
文英的意思是,科研部门加人肯定是要加的,现在主力就她、时娟、秦秋雁三个,遇到点什么事。
比如说现在,真撑不起来。
秋雁九号收获,还有文英去的这段时间,家里实验室就是空的。
但是,加人是加人,宁缺毋滥。
文英提了几个要求,有真本事、年轻、数学底子好、以及为人单纯。
前两个好理解,文英这摊比较特殊,不是年轻人,不是农学数学双修根本玩不转。
至于单纯。
就是不搞事、不惹事、不玩办公室政治,不是一门心思往上爬,踏踏实实搞科研的。
条件还挺多。
但是,行吧,有标准就好,先做个背调。
骆一航通过自己的关系做了一番调查之后,前面几个硬条件刷下去不少。
但是单纯这条,没刷下去几个。
清音农业是私企啊,都私企了,又没职称又没提干,收入虽高,但有个前提,得出成果,按劳分配。
私企又不是铁饭碗。
肯到清音农业来的,就没有几个奔着搞事,因为搞了没啥用。
骆一航这边筛选过一遍之后,剩下的就等着文英回来她自己处理吧。
招人这块骆一航不专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