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谢端阳合上充坐屋内的大块青石,在垫子上坐定。>
这间石室,本来还是墨大夫为了让韩立安心修炼《长春诀》,而特意让七玄门中几个长老联手掏空石壁作出。>
现在韩立不再需要,倒是方便了自己。>
拨开瓷瓶瓶塞,从里面往掌心倒出粒花生仁大小的绯红丹药。>
嗅闻着浓烈的药草气味,谢端阳满意点点头,将其吞入口中,再将瓶塞盖上,小心放在一旁。>
韩立出品,果然精品。>
不过片刻,他就感觉体内多出道暖流,浓而不烈,缓缓游走于五脏六腑当中。>
任由药力化开,谢端阳视线放在摊开的书册之上。>
只见上面绘有一尊尊赤裸人形,红蓝两色线条在上游走,旁边还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解释。>
正是七玄门入门的基础内功心法“正阳劲”。>
七玄门虽然当下势力衰弱,只能龟缩在这偏僻地方。>
但好歹也曾独霸镜州数十载,甚至渗透进临近数州。>
“正阳劲”虽然只是最基本的奠基功夫,但也颇有些不俗。>
视线在字句上扫过,心法口诀映照于镜面上。>
精义流转心间,远比那些护法、长老们讲解得更为详尽精微。>
伴随着字迹在太虚上流转而过,谢端阳体内自然生出感应。>
方才还未完全完全化开,融入四肢百骸的药力,为之一收,在丹田当中转了几转,最后凝聚成道微弱暖流。>
虽然两者均为同样暖洋洋的,有如温水,让人好不受用。>
但与方才的药力,却是截然不同。>
丹药乃是外力,而这股暖流则是与本身气机难分彼此,正是“正阳劲”养炼出来的独门内家真气。>
真气初生,谢端阳神色不见激动。>
困于张铁身躯的四年间,早已将其心境培育出来。>
“正阳劲”入门甚易,就算毫无武功根基的幼童,最多一两个月就能入门,半年有所小成。>
他“象甲功”已近大成,又有太虚镜辅助。>
若是不能快速修成,才是怪事。>
无悲无喜,依着“正阳劲”的吐纳心法,让这股暖流在体内缓缓运行一周天。>
真气已然不是方才初升时,那种柔弱如风,随时有可能散去的模样,有了几分稳固的模样。>
稍稍加快速度,令其在体内再加运行三周天。>
感受着真气滋养壮大的效果减弱下来。>
谢端阳不再继续行功运气,而是从石床上弹身跃起,落于地上。>
拉开个拳架,他在石室当中一拳一脚地演练起来。>
初始还有些生涩凝滞,但是很快,就眼见得纯熟起来。>
正是七玄门绝学中的混元手,共计三十六路,乃是实打实的外门拳路。>
讲究由外入内,反过来壮大内力。>
比起寻常内功修炼讲究的静功,另有种巧妙。>
谢端阳的外功成就,就连七玄门主常年闭关的三名师叔当中的那名魁梧大汉也未必及得上。>
以此肉身体魄来推动混元手,效力可想而知。>
石室当中骤然生出烈风,却并不肆虐,连尘土都未掀起。>
而是被收束在他手掌附近,形成两团小小旋风龙卷。>
伴随着他动作,“正阳劲”的真气,亦是以几乎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增长。>
仅仅一日,就可抵那些初入门童子十数日的的功效。>
从头到尾,将“混元手”的套路打完一遍,再从头开始。>
速度愈来愈快,到最后几乎看不清具体动作。>
足足七遍之后,谢端阳动作猛地一收,运劲于掌,对着石壁上狠狠击下。>
“啪!”>
坚硬的花岗岩上应机现出数条裂纹。>
这已经不是纯粹外功掌力,而是掺杂了内家真劲。>
“呼……”>
谢端阳长呼口气,闭上眼睛,回味方才那一掌的余味。>
尔而他身上筋骨却并未停歇,如波抖动不休。>
噼啪声连绵不断,豆大汗珠被逼出汗孔,将无袖襟衫彻底打湿。>
“可惜,这拳估计还是不足以打破金刚护身符的防御。”>
顺手从石壁上抓过挂着的葫芦,咕咚咚连续灌进几大口。>
谢端阳再次盘膝坐下,继续运转起“正阳劲”。>
葫芦里面装着的汤药,虽然远比不上先前服用的丹药。>
但也加有茯苓、当归、黄精这些补益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