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怎样?」
「主公有所不知,合肥的守军虽少,但是民望却极高,打合肥易于打广陵,但如果调走攻广陵之兵...」
张昭还没有分析完,突然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兴奋说道:「龙骧有个激励士气非常简单的好办法,主公何不效仿?」
「嗯?子布快讲。」
孙策见张昭这般激动,立刻来了兴趣,但张昭却卖起了关子。
只见他拱手答曰:「此事邓当最清楚,您最好召他来见。」
「嗯...好吧。」
孙策随后就召来邓当,把合肥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最后竟也对英雄碑来了兴趣。
「龙骧这厮颇有些小聪明,建造这么一座纪念碑耗费不多,却能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这种好事不能让他独享。」
张昭拱手谏言曰:「大军此时在丹徒休整,主公可令人在丹徒城中立碑,方便将士们凭吊同袍,一定能够提振士气。」
孙策皱眉摇头:「龙骧的英雄碑,也不光给将士吊唁用,普通百姓也要祭奠亲人,我打算每个郡治所都立一碑,就从吴郡开始好了。」
「主公英明。」
「主...主公英明...」
邓当率先抱拳恭维,张昭、虞翻被迫跟随。
孙策得提升士气之法心情大好,指着邓当吩咐:「你在合肥参与过立碑,吴县的纪念碑就交你督办,下来我会与朱太守交代,立碑用人、用料、用地找他就行。」
「末将谢主公信任。」邓当铿锵抱拳。
「将军为江东吃苦了,我岂能不信自己人?今晚设宴给你们接风洗尘。」
孙策抓住机会收买人心,邓当感动得几乎落泪,等他领命离开之后,张昭又起身拱手谏言。
「立碑凝聚人心只是一法,我观仲谋腹有沟壑、不苟言笑,但冷静有余而刚猛不足,与您性格相差颇大,他未必适合征开疆拓土,倒是叔弼(孙翊)颇有主公之风...」.
「子布所言甚是,仲谋的确内敛了些,难和武将打成一片...」
孙策皱眉肯定,捋须补充道:「今天给邓当接风洗尘,明日就带叔弼赶赴丹徒备战,广陵郡我还吃定了...」
「主公英明。」
「主公英明。」
张昭这回恭维抢了个先,搞得虞翻又慢了一拍,他准备以后出门先卜一卦,免得像今天这么被动。
次日上午,孙策辞别吴夫人,带着孙翊、张昭等赶赴丹徒。
离城之前,一行人特地经过纪念碑工地,嘱咐邓当按高于合肥标准修建纪念碑。
孙策要在打败陈登之后,带着江东诸将来碑前祭奠。
主公孙策亲自过问,太守朱治亲自关注,施工位置又在吴县核心。
吴县这个纪念碑项目,很快惹来城中百姓热议。
「这是打算建什么?」
「说是孙将军要给谁立个碑。」
「不是给某个人,是给所有战死他乡的将士立碑,让将士亲眷有地方吊唁。」
「好事啊。」
「不对,不对,我听说不光是将士家眷,老百姓也可以吊唁。」
「咱们百姓的坟冢就在当地,不需要跑到这里来吧?」
「嘘,江东可不止本地人,北面陆续迁来不少,他们亲人的坟冢可不在吴地...」
「对对对,特别是庐江...还有江夏...」
......
围观者叽叽喳喳讨论着,有人称好、有人内心觉得劳民伤财,嘴上却不敢乱说;
也有人看完不苟言笑地离开,内心
却充满恨意,比如严白虎、许贡等被孙策剿灭的余党。
是夜,吴县西北一处大宅内,一个年轻书生手握竹简,正聚精会神的看着。
突然门外灌进一袍风,惊得房内的烛火直躲闪。
书生抬头见到来人,忙放下竹简迎了上去。
「都这么晚了,孝则(顾邵)来此何干?」
「近日春光正好,我与张兄约好明日游湖泛舟,想着两人同游颇为无趣,便来此邀你和舅父同去,一起否?」
「游湖?我没有兴趣,你们去玩...」
「不是?你即便是一族之长,也别忘了跟我同岁,目前明明只有十七岁,别总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我都亲自登门来请,别这么快拒之门外,连口水都不带给的...」
见到顾邵打趣和揶揄,陆议笑着请他就坐,亲自提壶给他倒水,一边倒一边感慨:
「我与孝则情况不同,你有父亲长辈可以倚仗无忧无虑,我肩挑陆家重担还得照顾从叔,且学识本就不及你们,再耽误年华去游玩,岂不永远碌碌无为?还愧对族人信任...」
「你呀你,活得太辛苦...」顾邵惋惜摇头。
陆议苦涩叹道:「辛苦也罢,不辛苦也罢,这都是我的命...」
「真是无趣。」
顾邵端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