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都市小说 > 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 > 第342章 电影业的领军人物

第342章 电影业的领军人物(1/2)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杜雁书和孙世伟互相讲述了一下各自回城后的情况。

“京市电影厂的这次有来吗?”

孙世伟看了一眼,“应该来了……你看,那边肯定是!”

杜雁书看过去,在他指的方向看到了几个脸熟的演员,在和人合影。

是京市电影厂的演员。

“我先去找个人,咱们回头再聊。”

后面几天还会见面。

这次各地电影厂过来的并不多,只要是从事舞台表演的人来参加。

但是同在京市,京影厂的也过来凑个热闹。

杜雁书看了一下那几个演员,除了脸熟,从穿着以及举手投足间和普通人无异。

对于他们这一辈老艺术家来说,演员只不过是一种职业,和那些工厂里的工人无异,没什么特殊的。

杜雁书问了一下旁边的人,“请问京影厂的廖厂长来了吗?”

那人指了指人群中正在和人攀谈的中年人,“在那呢!”

人群中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男人笑得很爽朗,杜雁书见到他有些激动,这可是新华国电影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当代的电影大亨。

当年是可以到更高的部门当领导,但是被他很“任性”地拒绝了,说他不想当官,只想干点事业,为国家,为艺术家多留点称颂的作品。

后期电影市场的放开以及国际化发展,老爷子功不可没!

杜雁书走过去,等着他和人聊完想要回去座位的时候才走上前,“您是廖厂长吗?”

廖正春转头看向她,态度和蔼地点点头,“小同志,你是?”

“廖厂长您好,我是杜雁书!”

廖正春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你就是小杜同志啊!”

杜雁书开心地点点头,“廖厂长好!”

虽说后来廖厂长没有再用过她的剧本,但是也没断了联系。

两个人偶尔还会有书信往来,虽然没有和汪淮生通信那么频繁,但是彼此间也不算陌生。

“那个《大荒儿女》的电影我看了,唉,我们厂没拍挺遗憾的,不过常影拍的很好,演员选的也非常好!”

廖正春又笑呵呵地压低声音说:“小同志,你有好的剧本还是可以给我寄过来!最近有没有写什么新书?”

“有一本《黑金人生》正在印刷中,大概八月份左右会面市。”

“《黑金人生》?讲什么的?”

“煤矿工人的。”

廖正春眼睛一亮,“好,到时候我一定买来看看。”

从恢复彩色故事片拍摄以后京影厂每年也是低产状态,每年一两部,而且各方面受限制很多。

有些甚至是指定题材拍摄,有时候就是各种问题。

搞得他有时候也很无奈的。

杜雁书过来也只是想和廖正春打个招呼不想多聊,想找廖正春说话的人太多了。

老爷子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还没有退休,到现在为止已经在电影行业里战斗了整整三十年,认识的人非常多。

杜雁书刚想说个告别的话离开,廖正春突然喊了一声,“胡厂长!”

不远处正在和人说话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转过头,看见他立刻笑着走过来和廖正春握手。

男人比廖正春年轻一些,但是也两鬓斑白。

“小杜啊,这是常影的胡厂长。”廖正春又点了点杜雁书,“胡厂长,这就是《大荒儿女》的编剧,杜雁书。”

胡厂长立刻露出笑容,“小杜同志你好!剧本写的很不错。”

“胡厂长好!谢谢胡厂长夸奖!”杜雁书赶紧上前和胡厂长握手。

“小杜最近有什么新作品?”

杜雁书还没等回答,廖正春在旁边插了一句,“写煤矿的,还没出来呢,我打算出来就看看!”新

他又拍拍胡厂长的肩膀,呵呵笑着,“我要先看!”

胡厂长点了点他,又看向杜雁书,“这老家伙记着呢,《大荒儿女》一上映他就给我打电话,非说我抢他本子。”

廖正春也笑了,“这个我看过,之前小杜和我说了,那时候厂里有其他要拍的,而且这个题材也没有拍的,为了谨慎起见。谁想到转过年就有审核通过的了。”

他又看向杜雁书,“不过像小杜这样年轻的编剧可以多给我们投些剧本。我们还是很欣赏年轻人有冲劲的,而且立意也很独特。”

杜雁书笑着点头,“好,以后有新的本子会继续投给两位厂长。”

她又和两位厂长说了会话才领着孩子回到座位上。

演出快开始了。

她没有因为刚才两位厂长的客套话就飘飘然。

两个人都是做电影这么多年的老人,认识的编剧不计其数。

年轻编剧投稿也大有人在。

她确实有很多想法和创意,但不代表就适合这个年代。

只不过连着两部电影剧本以及书籍的问世让她露出了头,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