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乃至文学大家。能随明公创千古伟业,不虚此生。遗憾的是征途染疾,恐难伴至终。还望明公不畏艰辛,矢志不渝,完成统一天下,整顿乾坤宏伟大业,当名垂青史。只是这次千里远征,道路险恶,切不可半途而废。”>
曹操扶车至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古贤村),郭嘉觉得行进速度太慢,又进言说:“兵贵神速。现在我军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但当找一熟识路径之人引路。”>
曹操依言,留郭嘉在易州城中养病,辟召田畴为向导,轻装进军。>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今河北玉田)人,少时喜好读书,善于击剑。初平年间,关东义兵兴起,董卓将汉献帝迁至长安。>
幽州牧刘虞闻知田畴素有贤名,礼聘为从事,遣为使者去长安上表献帝。>
将要出发时,田畴说:“现在道路阻塞断绝,贼寇纵横,我如果自称官员奉命出使,将会被众人指名道姓,多有不便。愿以个人身份前往,期望能够顺利到达。”>
刘虞依言。>
田畴回到家里,挑选自己家人和慕名而来愿作随从的勇壮少年二十多人,骑马一同前往,刘虞亲自出来祭祀路神,为田畴送行。>
田畴从居庸关出塞,沿着阴山,直接奔赴朔方郡,顺着小路,终于到了长安,完成了使命。>
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
田畴认为国家未安,自己不可以承受这样的荣宠,坚辞不受。>
朝廷尊重他的心意。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均不接受。>
田畴回来后,闻知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到刘虞坟墓前拜谒祭扫,哭泣而去。>
公孙瓒知道后大怒,悬赏通缉,将其捕获,对他说:“你为什么独自到刘虞的墓前去哭,却不来给我送报告章表?”>
田畴回答说:“汉朝王室衰败,人人怀有异心,只有刘公没有失掉忠贞节操。报告表章中所说,对将军无益,恐怕不是您所乐意知道的,所以没有送上。况且将军正在兴办大事,以满足自己的欲求。既已杀死了没有罪的主君,又与坚守忠义的臣子为仇,燕、赵士人将都只会投东海而死,哪还有人忍心跟从将军呢?”>
公孙瓒因田畴回答理直气壮,不敢加害,为其松绑,却拘留军营,禁止与外往来。>
有人劝说公孙瓒:“田畴乃义士,将军不以礼相待,反而将其关押,恐会失去众心。”>
田畴这才得以北归,率领所有宗族里的和从别处前来依附的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中,营造了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
百姓都来归附,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
田畴恳切对众人说:“诸位不以我为不贤,从远处来投,人多就形成了城镇。但却没有统一组织,恐难长久安定。希望能推举择定贤能或年纪大的人做首领。方好安居”。>
大家一起推举了田畴。>
田畴也不推辞,制定了有关杀伤、盗窃、诉讼的法规二十多条,规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其次的也要抵罪,并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以及兴办学校讲授知识的规划。>
众人信服,管辖区域治理得民风朴实,路不拾遗。>
附近百姓纷纷聚拢,乌丸、鲜卑也都各自派遣使者来送贡物,田畴殷切抚慰,使他们不再侵扰。>
袁绍歼灭公孙瓒后,几次派遣使者前来召请,授予将军印,以便安抚田畴统治下的百姓,田畴都拒绝了,没有接受。>
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始终没有应召。>
曹操闻知隐士贤名,派人辟召田畴为向导,田畴即令门客赶快整理行装。>
门客不解说:“过去袁公父子倾慕,多次携带礼物聘召,一点都不动心。今曹公使者首次来唤,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田畴笑着回答:“这就不是汝等所能明白的了。”>
田畴见了曹操,曹操说:“田子泰不是我所应该任命为吏的人。”就举荐为茂才,暂为县令。>
田畴没去上任,随军至无终县。>
当时正当夏季降水,海滨低洼地区,泥泞不能通行,贼兵又把守险要路段,曹军不能前进。>
曹操很忧虑,便问计田畴。正是:隐士不应袁氏召,贤达愿从曹公行。欲知田畴有何妙计,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