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刘表大军包围穰城。>
在这种沉默当中,张绣只能选择向刘表上书,请求宽恕。>
但文聘还是进驻了安众,算是把张绣看管起来。>
又过了几日,王必的人头送到了许都,荀或只好将此事汇报给曹操。>
八月八日,官渡前线,曹操的营帐内。>
砰!>
“张绣贾诩欺人太甚!”>
手中的竹简公文直接砸在了桌桉上,曹操怒喝道:“孤已经不计前嫌,以嫡子嫡女嫁娶之,他们却还擅杀我使者,此辈不识天数,等讨灭了袁绍,我必亲征!”>
“明公。”>
郭嘉连忙上去把公文捡起来,细细阅读之后,劝说道:“此事有蹊跷,贾文和已经答应明公劝说张绣,不可能忽然又复,再不济,张绣也绝不可能杀使者,难道他就不怕自绝于坟墓?”>
曹操怒目道:“他已经派人把王必的人头送到了许都,跟随孤多年的主簿就这样被杀了,孤岂能善罢甘休!”>
“明公也说了不会善罢甘休,张绣又怎会不知呢?”>
荀攸思索道:“其中怕是另有隐情。”>
见手底下最倚重的两个谋士都觉得事情不简单,曹操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回了席上,渐渐平复了心情,依旧大口喘息道:“那你们说说,这是何故?”>
郭嘉说道:“有可能是事有不密,被刘表或者沉晨刘备等人截获,因而杀了王必,又以张绣之名将人头送来许都,以绝张绣之心。”>
不得不说,郭嘉确实是一位洞悉人心的谋士。>
历史上他的战略不如荀或,战术不如荀攸,之所以能够得曹操青睐倚仗的原因,就是他对敌人的心理猜测极准。每次在曹操陷入极大劣势的时候,都能鼓励他,为曹操带来很大信心。>
比如对袁绍的判断,对孙策刘表刘备等人的判断,都无比准确。可见其乃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大师,能完美把控敌人的想法。>
现在的情况是贾诩是力推张绣投曹的,只是张绣有顾虑,沉晨提点了他,他也怕投曹之后,等官渡之战结束遭到清算,因此迟迟不敢做出答复,拖了近一年时间。>
要知道历史上张绣是在199年投降,到现在才投,就是因为沉晨把这件事情点破,让他惧怕曹操将来想起儿子和心腹大将,秋后算账。>
但曹操的做法也简单,把嫡子和嫡女互相嫁娶,以此来打消张绣的顾虑。>
按理来说,曹操已经表达了善意,张绣即便不接受,也绝对不敢杀曹操的使者才对,因为这会彻底激怒曹操,对于他目前的生存和处境会非常不利,没有人会这么愚蠢的作死。>
可事情就偏偏这样发生了。>
所以郭嘉认为,这里面肯定有别的原因。>
听到郭嘉的话,曹操冷然道:“莫非还要孤再派使者去送死不成?”>
郭嘉苦笑道:“怕是不成了,如果事情真如我所说,恐怕刘表和沉晨等人已经派兵将张绣看住,他北附之路已经堵死,绝难以再归降我们。”>
“是啊。”>
荀攸叹息道:“若他还想归附的话,必定会派人来解释此事,但现在都还没有派人,只有两条可能。一是他被看管起来,二是他确实斩杀使者拒绝归附。若是前者还好,若是后者,不堪设想。”>
“哦?”>
曹操看了眼二人,抚须思索了两秒,微微点头道:“不错,若是前者,至少刘表和沉晨也不会信他,不会令他去昆阳北上袭击许都,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派人告知荀或,让他注意昆阳动向,看有大队骑兵否!”>
“唯。”>
郭嘉就起草了文书,派信使送回去。>
过了半月,到八月底,许都与官渡前线不断来回通信,有大量的公文传输,倒是一直未见昆阳那边有骑兵出没的动向,甚至连增兵都没有。>
这让曹操勉强松了一口气,看来张绣和贾诩确实如郭嘉荀攸所言,不是不想归附,而是中间出了事情。>
虽说没有拉拢到张绣解除南阳的后顾之忧,但至少张绣也没有作为敌人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只要许都没有出现数千骑兵,那么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
更重要的是。>
若不能联姻,也算是又少了一份对丁夫人的愧疚。>
月底,曹军主将营帐内,看着荀或发过来的昆阳并无骑兵出现的战报,曹操长叹了一口气。>
然后他把手中的公文放下,负手走出帐篷,抬头看着天空。>
身边来来往往的士兵如梭,头上即将晚秋时节,云卷云舒,最近天气也愈发寒冷了起来。>
夫人.......>
曹操默默地看着天空,心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