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中元佑帝安排着自己的身后事,皇城之外,驻守西郊大营的延州军奉旨入城,接手了汴京城的城防、>
朝中各大臣勋贵之家门口都有士卒把手,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若有所异动,便会以叛乱论处,一时之间,整个汴京城的百姓都在恐慌之中度过。>
而兖王府与邕王府则是延州军重点关注对象,府内的一应采买皆有士卒专门陪同完成。>
而就在元佑帝交待太子要如何安排盛长林之时,盛长林本人,早已带着延州军来到了大名府。>
“早就听闻镇国公与延州军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势不凡,”>
“杨老将军客气了,都是军伍之臣,晚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老将军请教的,切不敢自大狂傲”>
“哈哈~,如果将军都不敢狂傲,我等岂不是更无地自容,如今真定府尽数落入辽人之手,我大名府也在辽军的围困之中,此等危局,我等皆指望将军能够带领我等收复故土,一抱之前失土之仇。”>
“好,既然诸位将军同袍有此决心,想来我们很快就能将辽人赶出边境,要说收回故土,那可不是简单的真定府一境之地,燕云之地向来就是我大周的故土,趁此机会一并夺回,方能彰显诸位将军的今日之功啊。”盛长林看着大帐之中,已经被战败磨去斗志的诸位将领大声说道。>
“将军威武,愿为将军之命是从,”听了盛长林如此有感召之力的话,众人像是被点了热血似的,大声的高喊道>
大帐之中的诸位将领,没有想到盛长林的志向如此远大,不仅仅是想打退辽人,更要收回大周之前失去的燕云十六州。>
想到这里,众位将领之前战败的失落之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是隆隆的战意。>
看着大帐之中诸位将领脸上焕然一新的表情,杨宝义的心中也是对盛长林生起了崇敬之情,这难道就是延州军一直取胜的秘诀。>
……>
“大人,这是兄弟们刚刚探听到的消息。”>
“可有确认过”>
“已经确认,不过粮草重地,辽人也派了重兵守卫,就以目前我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进的去。”>
“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能。”>
……>
辽军大营之中,主帅位上一位老者,看着手下士卒送来的情报,看着大帐之中的众人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大周皇帝已经油尽灯枯,想来此战是我等扬名立万/名垂青史之机.”>
“哈哈哈,大周士卒在我大辽勇士面前犹如土鸡瓦狗,根本就没有什么招架之力,眼下更是被我们围困在这大名府之内,挥手就可破之。”>
“听说这大周的靖边候,所训练的延州军是如何如何的强悍,如今一见,也不过如此,想来西夏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待我们拿下了大周,也能从西夏分到一杯羹不是。”>
“哈哈哈~,将军所言极是。”>
一连串的连战连捷,让大辽从将军到士卒都已经开始盲目自信,眼中已经没有任何可战之敌,又有大周军中将领做内应,一众将领更是目中无人,看待大周的士卒,犹如一群待宰的羔羊。>
殊不知在他们认知中的靖边候,早在一月之前已经成了大周的镇国公,延州军也从最开始的两万多士卒,增加到了七万之众,而且延州军的将领早已分布在这个西北,他们之所有能够取得短暂的胜利,一方面是因为突然袭击,大周将士预防不足,另一方面是大周内线透露出的大周边境布防情况。>
谷&am;lt;/san&am;gt;……>
“将军,外面有战马的嘶吼声音传来,想来应该是大将军派来支援我们的军队到了。”>
白莽山山谷之中,负责前沿哨探的士卒来到一处大石后面,对着吴、薛两位指挥使说道。>
“可探明是谁人领军,”吴用立即问道>
“距离太远,而且辽人封锁了关卡,只能远远见到是大周的旗帜,至于是谁人领军,小人无从探之。”>
“这次是将脸面全数丢尽了,也不知这次回去该如何应对将军,偷袭不成,还损失这么多兄弟。真的是没有脸面在见将军了。”薛海拖着受伤的身体看着吴用说道。>
“你还是先省着点力气,等能保住性命,见到了将军再说吧,如今我们应该想着怎样将功补过才是。”吴用看了薛海一眼,望着远处的山峰说道。>
“兄弟们,我们援军已经到来,大将军派人来增援我们了,此时正是我们里应外合,一举消灭辽人,将功补过的时机,兄弟们随我冲杀出去。”>
听了指挥使大人的话,本还掩藏在山谷之中的幸存的大周士卒,纷纷带着兵刃走了出来,看着基本上个个带伤,不过脸上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吴用再次挥刀向前,喊道“杀”>
萧五在接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