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经历过乱世,刘桐的才智又不差,自然能很清楚的分辨出百姓到底过得好不好,而单就以刘桐的感官看来,以荀彧为首的执政团体干的非常好,比自己父亲那一朝,比桓帝那一朝干的好的太多。
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军屯,民屯,良种等等有利于当前发展的东西多管齐下,快速的将刘桐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繁荣了起来。
虽说以刘桐的能力,仅仅只能观察京畿地区,可是从长安百姓,以及京畿周边百姓的生活状态,土地田亩产出就能看出来,现在比十年前,二十年前过得好的太多,太多。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团结在曹操麾下的以尚书令荀彧为核心的执政团体,这个团体大吗?很大了,但真要和三方归一之后比,这种规格的团体,七拼臣,有三个都在打盹,剩下的大半都在犯困。
当即曹操只感觉心头一闷,我麾下勤政爱民的那群人,就输给这群货色了,我是不是要怀疑一下自己和刘备的水平差距了。
“我觉得长公主很不错啊,有明辨是非,还知道如何用人,完全算不上惰政啊,为上者知人善用就差不多了,长公主都很好了,更糟的我都见多了,陈曦不也是能偷懒就偷懒吗?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刘备一副我见多识广,这种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曹操有心解释,但是看了一下自己后面那一排人,硬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解释个鬼啊,身后这群人更严重,可就算是这样,这群人照样撑起来了一个中原霸主的刘玄德。
“行了,行了,这件事就这样吧,长公主毕竟是女子,按子川那种约束就行了。”刘备再次传音给曹操,表示就这样算了,这根本不算是惰政好吧,我身后一群这种人我都没管。
作为刘姓皇室,刘备对于刘桐的要求就是,能体恤民力,能明辨是非,这就够了,知人善用都不重要,至于其他的事情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拉到,汉帝国几千万人,还找不到个能干活的。
刘备和曹操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刘备本身就被一群人带偏了,现在完全是抱着富养女儿的心态去面对刘桐,只要求不要长歪了就行了,这个国家有朝堂这么多人看着,肯定会越做越大。
至于是否亲政,是否好好干活,刘备真不在意。
陈曦当年都说的很明确了,为人主,知人善任即可,吃喝玩乐那是私事,因为吃喝玩乐导致国家完蛋,大臣的锅怕是多过皇帝的锅。
靠着这套知人善用的理论,刘备成功扫平中原,自然将之奉若圭臬,加之刘备是刘姓皇室,又是亲手扫平了天下,看待刘桐其实和地主老财看自家侄女一样。
只不过这种感觉放大点就成了现在这种,刘备完全不觉得刘桐不干活有什么不对,公主嘛,不需要背负太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了,在场这么多人,一半乃至一大半不干活,都能国泰民安。
反正现在能干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实际上刘备现在和刘桐的认知差不多,他发现这朝堂上有能力的人,而且能干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还不算现在在国外的那票子人,否则的话,组个三班倒的队伍都有富裕。
刘备心下估计了一下,这群人之中能名垂千古的可能也就是那几个家伙,但架不住每一个都高过历史上处于这个位置的官员的平均水品,这真的是普遍性水平超标,这就很可怕了。
这也是统一之后,刘备觉得陈曦提议分封是很有道理的原因,这么多人才,总不能冷藏的冷藏,拿下的拿下,那不是太过可惜了吗?
消耗在中原这片地方,还不如将他们弄出去给国家扩土开疆,至少这样一方面让这些人能一展所长,不会对国家生出怨望之心,另一方面也能给后人留下更多资产。
因而以现在汉室浑厚的人才积累,刘备完全不觉得有人摸鱼会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