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杨林虽然很想跟猴子说,你不是会大品天仙诀吗?还会七十二变,会跟斗云……这些本事都教我吧。>
可是,他不能说。>
老人常说,某人猴精猴精的,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贬义,而是夸赞。>
源头就是出在猴子身上。>
猴子一般都是很精明的,或者说很聪明的。>
尤其是修练成齐天大圣这种等级的猴子。>
又是灵明石猴的跟脚,他能不聪明吗?>
把他当做老奸巨猾的人类就差不多了。>
杨林塑造的人设,就是一心求道,与佛门有血海深仇,心地仁善,看不得人间疾苦的清修之士。>
嗯,还有,他的性子比较憨厚,容易相信人,没什么心机。>
简单点说。>
就是一个老实道士。>
身为一个老实道士,该做什么呢?>
他什么都该做,就是不该谋夺别人家的功法。>
无论是在哪一个世界,无论是修武还是修仙修魔。>
修练之士的看家本领,总是不会轻易传授出去的。>
“法不可传六耳。”>
“道不可轻传……”>
这种道理,杨林知道,猴子知道,就算是民国时期的那些武林人士都知道。>
谁都知道留一些压箱底的本事。>
不说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实在是,有些时候,乱教一通,有可能会害了自己。>
道门修士和武林人士,虽然不会用因果来限制自己,但实际上,你教的每一种技艺,造就了每一个徒弟,无论是做恶还是行善,你都是有责任的。>
杨林不知道,猴子学会的本领,会不会有着不可外传的戒律,估计是有的,但是,从猴子的为猴处世来看,他其实也并不会把这种戒律放在心上。>
当年出师之时,菩提祖师应该嘱托过,不许惹事生非,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他下山之后,还不是完全不放在心上。>
当年就如此肆意人生,在被压了将近五百年之后,心底的戾气积累,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一直在影响着他。>
那么,他会不会把一些戒律放在心上呢?>
估计不会。>
杨林心底暗自衡量着。>
所以,唯一的阻碍,就是猴子心思不定,多疑善变,这是聪明人都具有的缺点。>
关键点就是不要让他起疑心。>
主动去求取真法,十有 是求不到的,反而会让对方怀疑,从而计划破产。>
但是,如果让猴子主动求着自己来学。>
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我编出一个故事,煞费心神的,又是拉关系,又是诉苦,更是勉为其难的想要解救你,你不出点力,怎么好意思?>
成仙的路上,三灾九难。>
我要成就真仙,才能帮到你。>
但是,现在成不了仙,我没功法啊,处处难题啊,你不帮我,那好,我也帮不了你。>
自个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杨林心里转着无数的念头,当下,一句也不提自己成仙的事情。>
他知道,只要猴子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自己愿意了,自然会主动提。>
“喝酒,难得一见如故,猴兄多吃点,接下来,小道就要重返长安,请教一下诸位道友成仙事宜,只不过……”>
杨林面上恰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