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古寻的人都知道他的脸很具有辨识度。>
在场的帝国官员有的和古寻直接接触过,有的没有接触过但是也见过古寻的真容,毕竟最近几个月古寻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桑海城里,而且还经常到处溜达。>
所以所有人都第一时间认出了驾车的人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国师古寻。>
而能让国师亲自为其驾车的人,自然也没有第二个——当然,这只是这些桑海官员的看法,实际上能让古寻为之驾车的人还真不少。>
桑海官员赶紧迎上前,齐齐躬身行礼:>
“臣等,恭迎皇帝陛下驾临。”>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在马车里轻哼一声以作回应。>
这群帝国官员不明白皇帝什么意思,只能保持着行礼的姿态,脸上全都冒出了汗渍——不是累的,而是吓的。>
皇帝没让他们平身,态度上似乎对他们很不满啊……>
古寻倒是了解嬴政,知道他不是在迁怒这些桑海官员,就是这会儿不想搭理人。>
这一晚上嬴政完全没有休息,几度险些遇刺身亡,偏头痛还发作了,整个人被折磨的不清。>
古寻固然可以帮他缓解身体的不适,却无法完全抹除嬴政的疲惫……更何况其中还有心累的因素。>
现在的嬴政只想赶紧进城,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实在没兴趣搭理这些各怀鬼胎的本地官僚。>
当然,这不代表他就不会处理这些桑海官员了。>
等他缓过来劲,今夜这场动乱牵扯到的所有人,无论是朝廷内部的自己人,还是敌对朝廷的叛逆分子,他一个都不会放过,都要处置!>
“皇帝昨夜遇袭的事情诸位都知道,现在一切还未平息,情况特殊,就都从简吧。”>
“花里胡哨的场面都省省,立刻引路进城。”>
“是是是!”>
桑海的官员听到古寻发话,忙不迭的连连应声,赶紧安排带来的士兵列队引路,同时将马车保护起来。>
古寻对此毫不在意,任由这群官僚安排,自己自顾自的驾驶马车继续悠悠前行。>
跑的这么慢也不是他偷懒,主要还是为嬴政考虑。>
这会儿嬴政已经够难受了,马车跑快起来就会颠簸,会让他更加不适。>
而颠簸这个问题古寻也没有解决方案,除非他全程以真气在地面上铺出一条完全平坦的‘道路’。>
但这个消耗就太大了。>
古寻做得到,却觉得没必要。>
至此,原本孤零零一辆的马车再次变成了一个队伍。>
虽然规模远不如东巡车队,至少看起来不像是谁家老百姓赶路了。>
因为实在放不下皇帝这边的态度,桑海最重要的几个官员都没坐马车,各自骑着马紧挨着马车走,以便随时把握情况。>
古寻一边懒洋洋的驾车,一边轻飘飘的问道,“桑海城情况如何?”>
“回国师的话,昨夜我等第一时间戒严警备,严防死守,至今一切如常。”为首的官员赶紧回答。>
“确定没问题?”古寻闻言挑眉一笑。>
“这……”>
古寻的态度让对方不敢把话说满,否则万一出了纰漏责任都是他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桑海是否足够安全一点自信都没有。>
他们没有说假话,也没有说大话,确实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布置桑海的防务——这个时候面对皇帝,他们谁也不敢玩虚的。>
问题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有逼数,知道就算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没本事真的完全肃清城内心怀鬼胎的叛逆分子。>
对于人家来说,桑海戒严也不过是从自家后花园变成邻居的后花园,虽然要费点手脚,可还是能来去自如。>
古寻见他们都不敢应声,露出了不道德的坏笑:>
“如果没把握,那就在心里多祈祷一下吧。”>
“俗话说可一可二不可再,皇帝来了这齐鲁之地后,已经先后遭遇两次策划严密的刺杀,若是再来一次,而且和第二次还间隔那么多,你们只怕不好交代。”>
“啊这……”>
古寻的话让桑海官员全都慌了起来,一脸的苦相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们没法保证不发生刺杀,也没办法为自己推脱,因为无能也是罪过,而因为自己无能导致皇帝遭遇刺杀更是天大的罪过。>
看着这群掌管着桑海地区十几万人生杀大权的官员额头直冒汗的窘迫样子,古寻施施然的笑了一声,并未再说话。>
这群人该办事的时候不办事,甚至还一直暗中勾结那些反秦势力,现在麻烦临头,想弥补也来不及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