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 > 军史小说 > 更宋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决议迁都

第四百八十四章 决议迁都(1/3)

上一章更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看书在线收听!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不长,此时的官员文化水平都不低,对于这篇文章都很熟悉,意思也都很清楚。

郭浩此时读出这篇文章,明显是在告诉大臣,你们都太安逸了,朕不想看到这一幕。

有的大臣心中凛然,确实被郭浩说中了。

有的大臣却觉得委屈,就比如户部和吏部,这些年他们是最忙的,他们是政改的主力,郭浩哪次打仗都需要户部出钱。

古人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可他们还是觉得没必要,郭浩不想说服这些大臣,只是告诉他们他这么做的原因。

“朕主意已定,尔等不必劝谏,即日起汴梁为大宋中京,金陵为大宋南京,幽州为大宋北京。

大皇子郭致尧坐镇中京,二皇子郭致舜坐镇南京,朕亲自坐镇北京,怕死的就不要来了!”

郭浩一口气选了三个国京,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郭浩去北方,也许不是想定国都。

他留两个皇子在内地,同样可以稳定朝局,三个国京都可以作为都城,有危险也可以撤离。

此时此刻,大臣们想的依旧是如何保证安全,这也是南宋出现的原因,很少有人想如何打败敌人。

郭浩知道他执意迁都的阻击一定很大,这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两京辅政治理天下,只要他这两个儿子不傻,就能明白郭浩的良苦用心。

这个江山迟早要交给他们,郭浩辛辛苦苦打地盘,最后还是要留给他们。

而郭浩迁都幽州,也方便他谋划辽国,有女真国的配合,郭浩有把握赶走契丹人。

只要出了内蒙古地界,郭浩就不会再前进,他要的只是华夏的地盘,那只东方雄鸡。

至于郭浩说让怕死的留下,那也不是气话,中京辅国也是要有班底的,明清两朝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有皇帝在的地方,才是权利中心。

而其他国京的官员,虽然官职和京都一样,但影响力明显不如国都,毕竟皇帝才是最大的官。

不过影响力虽然不大,可只要是朝廷任命的官员,约束力还是有的,再加上有皇子坐镇,效果也不会太差。

经过郭浩一番操作,原本弊大于利的迁都,顿时利大于弊,既解决了皇子的安顿,又加上了地方的约束。

最重要的是,到了幽州,郭浩就可以扩张禁军,燕云之地可以由禁军驻守,不用担心浪费兵力。

而禁军又是郭浩的立身之本,所以不能取消,否则外面军队如果造反,郭浩根本无力反抗。

一举数得好事,又体现了郭浩的担当,大臣们如果不答应,那就是贪生怕死。

反正有两个皇子在,郭浩就算出事也不影响江山,只是郭浩这么折腾,他们的心脏都有些受不了。

迁都是大事,现在幽州还没怎么发展,郭浩立刻下旨,命工部着手建立皇宫,找来画匠,按照他记忆里的样子画图纸。

后世的京城,是经历明清两代建设的,郭浩不打算那么奢侈,但气势一定要有。

一时间,朝廷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建立新都上,辽国那边自然也发现了端倪,耶律贤夫妇大喜。

“郭浩老儿,竟然敢在幽州建都,真是不把我大辽放在眼里!

如此朕就等你,这段时间我们也要好好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更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