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说:“没想到一个桃花,就有这许多的妙用呢!”
银心说:“对呀,我们长这么大,就听说玫瑰花,玫瑰精油,还没有听说桃花怎样呢!说实话我们到古代那些什么胭脂水粉的,我们还真是没有接触过呢!”
英台说:“那有什么,你们不是还年龄小吗?等年龄大了再买呀!”
陶笛笑道:“两位姑娘,如花似玉的年纪,怎么能少了装扮自己的胭脂水粉呢!不瞒你们说,我家祖上是做胭脂水粉生意的,我拿盒胭脂给你们看看!”
英台心想,银心和自己来到晋朝,真的自己还没有给她定制过衣服了,都是穿的,这丫鬟的衣服多少也有不便呀,女孩子哪里又不愿意打扮,不爱打扮自己的吧,又有哪一几个女孩子是能抵抗得了新衣服的诱惑呢?
英台这时候听这陶笛居然会做胭脂,当即惊奇道:“帅哥,你居然会做胭脂水粉啊?”
会这个的还真是不多,太少了,说在一个现代人眼里看见这种会做这些东西的人就简直是太少了,而且是稀有动物。
那陶笛拿来胭脂让英台闻闻,一股香气扑鼻,异香动人
陶笛道:“当然会做……”
银心也闻闻说:“天呐,好好闻,真想吃一口呢!”显得很有兴趣,看看英台。
陶笛说:“这些都是区区小事,这两盒胭脂就送给两位姑娘了……”
英台和银心笑道:“真的假的,太谢谢你了,可是帅哥你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做胭脂啊?”
陶笛笑道:“主要还是要花的颜色,比如我就种了这种胭脂花……”
1、把胭脂花、玫瑰、栀子或者任何红色花朵,细细碾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汁液,滴上一点点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香味。
2、摘取清晨的红蓝花,最好是带露水的,像捣药一样捣成浆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样淘,黄色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素。红蓝花有两种色素,红色素与黄色素,后者难染色,故分离。加防腐剂阴干,就得到很红很红很艳很艳的胭脂了。
3、可自己加入珍珠粉或三七粉这类有药用价值的白色粉末来调和颜色。
4、研磨细腻后即可装盒使用。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也能做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胭脂是搽在面肤上,使之呈现立体感和红润、健康气息的化妆品。胭脂是由滑石粉、碳酸锌、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脂肪酸锌、色料、香料、粘合剂及防腐剂等原料组成。生产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选取其中数种并适当调配,经混合后压制而成为一种粉饼,即为胭脂制品。
除红蓝花之外,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也可以制作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古代没有口红这个说法)的统称:“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叫“红蓝”的花,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
但是手工制作的化妆品,还是需要注重环境安全,以免化妆品制作过程中被细菌感染,影响健康。
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
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