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材发抖着,嘴里喘着粗气,好不轻易让自己重新镇定下来,才用带着苦口婆心似得口吻劝道,“申王殿下,固然你样貌不美,可老夫一直以来也当你是个好孩子。
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陛下这些年来,对你可又任何薄鄙之处?可你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
赵佖现在什么话都听不进往了,何况事情已经做到了这一步,他也自知就算他收手,自己也尽不会有好下场了。
他摇头笑了笑,“李相公,你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本王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也是为了咱们大宋,并不是由于一己之私。
当年文王伐纣,以有道伐无道,百姓夹道迎之,本王本日之举,也是顺天命,从民意罢了。”
李清臣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赵佖面露倨傲之色,仿佛自己给自己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他自己也真的信了,让他越来越感到他今天起事谋反好似是颠覆暴政,他就像一个拯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好汉一般。
只不过当他把眼力扫到杨怀仁那儿的时候,却见杨怀仁依旧面色轻松,而且轻松得有点毫无道理。
就算他是个没心没肺的,如今被困如同身陷囹圄,他并没有屈服赵佖,成果很可能会是赵佖一气之下一声令下,这群逝世士冲上往把他剁为齑粉。
可他就是那么坦然,甚至看向赵佖的眼力还有些轻浮之意,着让赵佖如何都搞不清什么状态,难道是杨怀仁被吓疯了?
就在这时,屏风后面走出一个身穿淡黄色蟒袍的孩子来,孩子身后只随着两个宫中的侍卫,可这种情况下他能走进大庆殿来,也着实让人感到非常诡异。
赵佖也很惊奇,按道理他的逝世士潜进皇宫后立即冲到大庆殿,出其不意的涌现在这里,必定是把持了全部大庆殿内外的。
如今殿内大约有三百名逝世士,那么也就是说还有三百多人在大殿四周警惕,不让后知后觉才赶来的龙武卫将士轻易冲进殿内来扰乱局面。
赵佖也明确时间不宜拖得太久的道理,眼下他把持了赵煦和朝中重臣,还可以以此为依仗,让龙武卫不敢对大庆殿发起进攻。
可时间拖得太久了,难免龙武卫的将校想出措施来设计救人,何况赵煦的儿子并不必定在大庆殿内,可能是在朱太后或者向太后的宫中。
可他现在却没有充分的人手再往包围两位皇太后的宫院,万一太后行极端之事,直接懿令那个孩子为太子,放弃了赵煦呢?
赵佖本日做的事情就没了意义,而且会铁定被打为谋反逆贼。
但这个孩子是如何涌现在这里的?赵佖很怀疑,可另一个动机冲上了他的头顶,把之前的怀疑和忧虑全部打消了。
看孩子的衣着打扮,再猜不出他就是那个传闻中赵煦的遗落在宫外的龙种,那就太笨了。
赵佖一想到孩子竟主动进进到了他的把持领域内,让他有机会一网打尽,那么之前的疑虑便可以全部打消了。
甚至他可以直接杀了赵煦和这个孩子,然后再杀了赵佶和赵似,那么他就是唯一的可以继续皇位的人选了。
至于其他的皇族,他自然会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来让他们乖乖听话。
赵佖忽然感到天大的荣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竟看着孩子捧腹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小子啊小子,你还真是随你的蠢爹。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偏要闯进来,你说你是不是自寻逝世路?
哈哈哈哈……本王正愁没有什么事来让皇兄就范呢,你小子来的可真是好时候。”
杨怀仁看见大壮,依旧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他想到的,是光凭赵煦一张诏书,多少还会让群臣对这个孩子的将来布满担心。
但假如让大壮在满朝文武在危难之际站出来,才会让大家对他印象深进,并且心服口服。
大壮固然年纪很小,可他身上那种隐隐散发出来的王者之气,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的,特别是眼下这种紧要关头,他能威风凛凛的亮相,便给众臣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
所以昨天他进宫,向赵煦请旨要用龙武卫的将士暂时调换殿前司的侍卫来负责宫中的防务。
赵煦信任杨怀仁,自然不会反对,只是他身材疲累,只是简略的答应了杨怀仁的恳求。
不过杨怀仁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给赵煦说了一番话,便是说如何让朝中的文武百官从心底里认可新的太子,而不是只靠赵煦的一张诏书。
赵煦心中也是担心这一点,毕竟大壮还太小了,主少国疑这种事,历史上产生的太多了。
杨怀仁为了保险起见,把除了苏公公以外的所有太监宫女请出往,才把他所断定出来的赵佖造反的打算给赵煦逐一道来。
也把他要如何应对的方法告诉了赵煦,让赵煦和苏公公陪这他演一场戏。
起先苏公公还感到杨怀仁的想法太勇敢了,而且也有一些担心这是杨怀仁为了自己的计中计,所以还在劝赵煦不要言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