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都市小说 > 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 第29章 宴间杂论

第29章 宴间杂论(2/2)

上一页三国之孙亮的逆袭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诗言陈王平乐之宴,该不会是个魏人吧?我魏国人,何人有此大才?”刘伶忧疑道。

“多年前偶遇,哪能认得,也不知其为吴人、魏人,还是蜀人。”孙亮道。

“世间高士何其多也!”

“子明,当初你何处遇得?如此高士,岂能让其埋没于荒野之间?”

全纪也来了兴趣,问道。

孙亮苦笑,这诗仙还在二三百年后,哪里去寻∩于自己出现,历史已经改变,孙亮也不敢肯定其是否会出现。后世的一些名作,看来还有必要让他们露下头好。

“可惜,可惜。”全纪摇头道。

“有什么可惜的∫华夏自古以来既是文明之邦,名流才子如过江之鲫,说不定他正在哪诗酒风流呢?”孙亮笑道。

“哦,子明兄并不在意其是否为吴国之人?”王戒奇道。

“吴人、魏人、蜀人又有何分别,不是同为华夏之人,同为炎黄之子孙?孙某并不觉得,若吴出一名士,则吴人胜于魏人!”孙亮摇头道。

“子明之意是,这吴魏蜀人并无区别,那你又如何看待两国间有相仇相杀之现状。”王戎问道。

“两国相仇,非两国之民相仇〗国之民,同为汉民,同为华夏之族,岂有相仇之理,相仇者,乃两君,两国之官吏、世家耳。”

“前听贵国之士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向某甚觉其是!如今,子明兄言两国之仇,无关百姓♀是不是就说子明对此不以为然?”

“这‘国家兴亡’,不如广而言之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某并不觉得其言与刚才所言有什么矛盾之处⌒为之士,处一乡,当繁荣于一乡,处一县,当尽力于一县,居一国,当尽力兴其国,国兴,则天下兴,是以可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但一国之君却并不能与其国相提并论∏矣,匹夫当尽其责于国、于大下,而不一定为其君。”孙亮侃侃而谈,座中之人却俱色变。

“诸位不必惊赅,孙某之言,也是有出处的。”孙光正色道:“昔年,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之事,疑汤武以臣弑其君之行∠子对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桀纣之时,其君不堪为君,则其国与其君自然不同,匹夫兴其国,而非忠其君、舜之时,其君明,匹夫忠其君,自可兴其国。”

“这么说来,子明觉得,如今魏主昏聘而吴主贤明?子明自何而知?”王戎质疑道。

“孙某觉得,欲辩君主贤明,还当辩析君之源流。

上古之世,人们处荒野之中,频受野兽所害,有圣人出,教民筑巢而居,是为有巢氐;人生生肉多病,有圣人钻木取火,是为燧人氏;人们采集狩猎食不饱腹,有圣人出,教民播种,是为炎帝,炎帝衰,而蚩尤侵掠,黄帝征之、舜禹皆有盛德,而桀纣不仁,汤武伐之≤后诸国纷争,秦一统天下』秦暴戾,二世而终。汉有天下近四百余年,北征匈奴,南服诸越,年丰物饶,百姓得以滋生,然坯灵昏聩,戚宦为祸,民不堪生,故有黄巾之乱。

是故,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下大势,浩浩荡荡〕之者昌,逆之者亡。”

“然子明觉得何者顺何者逆?”王戎笑道。

“是顺是逆,当由百姓评说,由后人评说。”孙亮平静道,“但孙某认为,评论一国之战,当看其是否有利于大多数的百姓休养生息,是否顺利我华夏文明之发展。”

“华夏文明?”刘伶等十分诧异,这还是第一汉听到如此说法。

“呵呵,我华夏族历三皇五帝,再经夏商周,圣人教化,华夏族民自蒙昧走向开化,从驱使石头木棒,到铁犁牛耕,即为文明进步∫华夏之族,繁衍生息,日益强大即为潮流∏逆是顺,诸君自可祥辩。”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三国之孙亮的逆袭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