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自行构建mini版知识图谱。”
这才是文英最为看重的地方。
学习能力超强。
“天才常有,具有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少有,从未接触过的学科,几天就能初窥门径的更是稀少,据我估计,全世界的青少年中,和印峰差不多的,不超过两百个。”文英继续说道。
评价很高啊,全世界的青少年,至少二十亿吧,不超过两百人?
“上千万才出一个?四舍五入,那就是一个亿,亿里挑一的天才。必须拿下。”骆一航终于重视起来。
文英则在无语中。
四舍五入是这么入的么。
知道自家老板又在不定期说胡话了。
文英假装没听见,再次强调:“所以,咱们这次一定要把他定下,他能补足咱们实验室在数学计算机方面的短板。”
骆一航这回没再开玩笑,郑重点点头。
育种4.0这个东西,强是超级强。
麻烦也是真麻烦。
成本高,耗资源先不说。
还特别的耗人。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属于农业育种。
但全是交叉学科,涉及方方面面,动辄需要双修,三修,甚至四修五修。
清音农业的研究部门,农学方面的人才并不愁,有秦秋雁、有时娟、还有源源不断来培训的博士生们。
可其他方面,特别是计算机和数学人才,缺的厉害。
学这两个专业的人更倾向于银行、金融、互联网。
想从事农业的太少太少。
真从事农业的,又在交叉学科有所建树者,还全是一方大佬。
比如袁老的那位学生,已经是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了,合作可以,到清音农业任职想都不要想。
这类专家全世界不超过3000人,几乎全在国际农业巨头公司、国家级实验室、以及交叉学科中心身居高位。
算起来,文英也属于这一级别,小小的清音农业,能招揽到这位大神,做梦都要笑醒的好吧。
但文英虽然强,但她一个人又能做多少。
所以,印峰这位小朋友,一定要拿下。
但是,小小少年啊,从哪里入手呢??
这是个问题……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