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很好。>
也难怪,就在昨天,哈比卜·波尔森通过中间人把诺奖投票的小插曲撰写成文章,卖给了伦敦的《太阳报》,拿到了高达1000英镑的报酬,这个价格可比他把文章卖给斯德哥尔摩本地的报纸要高上五倍。>
有了这些钱,等忙过这阵子,他就能带着太太去夏威夷旅游了。>
她太太的愿望是在美丽的沙滩上漫步,而哈比卜·波尔森则想看草裙舞。>
进入办公室里,哈比卜·波尔森刚坐下,一位联络员便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把一份电报放在了办公桌上。>
“哈比卜·波尔森,这是来自李东来的电报,跟参与宴会的嘉宾有关,麻烦你递交给组委会。”>
“先放在这里吧,今天经济学诺贝尔奖要公布了,我得在第一时间给获奖者打电话。”哈比卜·波尔森满不在意的说道。>
联络员神情有些为难,低声说道:“我还是劝你先看一看,李东来邀请的人数好像有点多。”>
“多?咱们的皇家宴会大厅,足以容纳两千人,还怕不能给宾客安排位置吗?.....啊,119人....确实太多了。“>
哈比卜·波尔森拿起电报,也被上面的数字惊住了。>
一般来说,诺奖获得者邀请的都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是老师之类的,最多也不超过十个人。>
虽然宴会大厅有位置,但要诺奖组委会总得给宾客提供五星级酒店和餐食吧?>
诺贝尔奖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跟诺奖组委会的抠唆是分不开的,他们除了必要的开支,一分钱都舍不得浪费。>
这东方人明显是来白嫖的!>
哈比卜·波尔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拿着电报敲开了诺奖组委会胡克教授办公室的门。>
胡克教授是诺奖委员会的副组长,负责颁奖典礼和宾客的接待工作。>
哈比卜·波尔森把电报摆在胡克教授的桌子上:“教授,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李东来发来了宾客名单,足足有119位,我们该怎么办?”>
“119位....”胡克本来正在撰写晚宴上的发言稿,此时也放下笔,抬起头,双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
哈比卜·波尔森点点头:“我从头到尾,数了两边,你也知道我是巴黎大学数学系的硕士生,不会数错的。”>
“实在是太多了啊!”>
“是啊,怎么能这么多呢?我简单的计算了一下,每一位宾客按照500美元的接待标准,咱们组委会要多花费五万多美元。”>
胡克点点头:“还有,往返的机票费你没有计算,这一百多人几乎够一个航班了,往返至少要三四十万美元。”>
哈比卜·波尔森忍不住吞咽一口吐沫,搓了搓手道:“要不,咱们就拒绝了李东来,要求他只能携带五个宾客?”>
“事情如果有那么简单就好了。”胡克苦笑着摇摇头道:“你知道我们诺贝尔奖能够传承数百年,并且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奖项,依靠的是什么吗?”>
哈比卜·波尔森挺起胸膛,神情有些骄傲:“当然知道,那就是信誉。我们诺内尔奖在评选的过程中,会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绝对不会徇私舞弊。”>
事实上,这也是哈比卜·波尔森毕业后,选择加入诺贝尔奖委员会,成为一位办事员的原因。>
诺贝尔奖是指引全世界科学家前进的灯塔,他希望成为那个守护灯塔的人。>
胡克教授欣慰的点点头,道:“那我问你,咱们在之前,是否限制了宾客人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