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已经从探索未知的奥秘中得到了乐趣,不会因为没有得到奖赏而心存不满的。>
我觉得李东来同志不会在意这些,以后你也不要再写信给部委了。”>
刘教授是京城大学实验室的主任,威望很高,张教授虽然不满,只能默默的点点头。>
“我晓得,你放心吧,我不会给咱们实验室惹事的。”>
几人正讨论着,实验室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
准确的说,不是推开,而是用膝盖怼开了,李东来和张青翠两人都抱着厚厚的资料,压根腾不开手。>
张教授连忙上前去帮忙:“东来,这么多资料,难道你们研究小组,又有新项目了?”>
李东来把资料放在桌子上,示意张青翠分给教授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张教授,您这次可真猜对了。我在上个项目结束后,就意识到,只有开发原创药物,咱们国家的医药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现在咱们虽然同国外没有接轨,可以仿制国外的药物,用来造福广大群众。>
短期看,这种行为可以节约科研资金。>
但是,一味的仿制国外的药物,也会让我们失去研制药物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我们跟国际接轨了,咱们国内的医药产业必然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
李东来绝对没有危言耸听,正是由于这年代的医药人坚持自主研发,开发出了几十款重磅药物,才在春风来到后有了跟国外大医药公司谈判的底气。>
就像后世国内的软件行业一样,微硬集团和欧特克集团采用放任国内盗版横行的办法,导致了国内迟迟没有出现能够跟国外抗衡的大软件公司。>
李东来的目光在教授们脸上缓缓滑过,一字一顿的说道:“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头孢类抗菌药,名为头孢噻吩,这种抗生素消炎效果好,并且副作用比较小,也别是对儿童也适用,其相关中间体也连带着表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
所以,我这次的目标就是二代头孢!>
”>
国内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头孢,在座的都是国内医药研究的一线大咖,自然经常关注国外同行的动态。>
他们知道礼来公司自从推出头孢噻吩后,已经一跃成为了国际上最知名的医药公司。>
头孢也被国际医药界誉为抗生素的未来,已经有许多大型医药公司加入了研究头孢类药物的行列中。>
部委也曾经组织过研讨会,讨论国内研究头孢类药物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按照头孢类药物的研究难度,国内就算是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由于器械设备远不如人,项目很难成功。>
既然这样,还不如把宝贵的资金放在那些比较简单的项目上。>
....>
如果是李东来刚加入实验室的时候便提出二代头孢项目,恐怕此时教授们已经起身拂袖而出。>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经过众医药专家共同评测过,被打入冷宫的项目。>
但是,现在李东来已经用这个项目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教授们不得不谨慎对待。>
饶是如此,他们还是觉得二代头孢的项目太过天方夜谭了。>
张教授思忖片刻,抬头看向李东来:“东来同志,大家伙都知道头孢是个好东西,但是咱们不能刚学会走,就开始跑啊,要顾及到现实情况。”>
李东来点点头道:“这些我都明白,所以做了一份详尽的项目计划书,现在麻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