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葡萄牙商人被捕了,最后交待出了索伦。
“在经过了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这三位海防巡检,没有酿成大错。”殷正茂面色严肃的说道:“索伦,你在挑衅大明,大明皇帝明旨禁止任何阿片交易,非要以身试法,那就不能怪我了。”
“《大明律·海贸》有言:禁一切烟土、阿片、死藤水贸易事,违者斩立决,遇赦不赦。”
“我是泰西特使,是费利佩国王的使臣,你没有资格处决我!”索伦面色剧变,他其实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就是真的被发现,大明也不能拿他如何,他是国使,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他是西班牙的国家使者,只是犯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
“大明又不是没杀过特使,那个葡萄牙的使者火者亚三,不就是在嘉靖三年被斩首示众了吗?是什么给了你错觉,作为使者,在大明犯了法,大明律就不管呢?外交豁免吗?”殷正茂看着索伦嗤笑一声说道。
那个火者亚三,被世宗皇帝给斩了。
西班牙在泰西蛮横惯了,以为到哪里都惯着他们,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大明是大明,一个大明顶上整个泰西了。
“我会请旨陛下,如果陛下要考虑友邦惊诧的问题,你会死在马尼拉,如果陛下不考虑,你会死在京师的菜市口。”殷正茂说完就站了起来,离开了大牢。
哪怕是朝廷不同意杀索伦,殷正茂也会动手,因为吕宋是缉毒的主战场,而殷正茂是实土分封的诸侯,泗水侯,朝廷不想让友邦惊诧,殷正茂不在乎,本来吕宋就是从西班牙人手里抢来的,早就是死梁子了。
无论是谁,只要敢伸手,抓到都要杀,哪怕是殷正茂自己。
天底下从来不缺少规矩,可是制定再天衣无缝的规矩,也要人遵守才是,缺的从来都是让人遵守规矩的办法。
殷正茂派出了海防巡检入京询问陛下圣意,殷正茂忧心忡忡。
“总督,你在担心什么?”邓子龙有点不解,这个一辈子都成竹在胸的殷正茂,这个时候,有些忐忑不安。
“从矛盾说去看这个问题,朝廷需要泰西的白银流入,大明钱荒之下,再交恶西班牙,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从我们地方来看,我们缉毒是主要矛盾,因为毒贩在吕宋泛滥,索伦不死,就会不断有人以身试法,吕宋缉毒事,就是形容虚设了。”殷正茂万般无奈的说道:“愧对圣恩。”
索伦是使者,杀索伦自然要报闻朝廷,这就是朝廷和地方,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能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形成的决策上的矛盾。
朝廷和地方,总是伴随着这样的矛盾,即便是朝廷不肯杀,殷正茂也会动手,为了吕宋缉毒大事。
大明是极为传统的儒家国朝,儒教的基本主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人修德,它就不乱,虽然从未实现过,但阿片这种心瘾,让人不能控制自己的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
缉毒,事关大明每个阶级、所有每个人的集体利益。
“有理。”邓子龙终于明白了矛盾点,面色变了数变,他和殷正茂一样,忧心忡忡了起来,从一个人发愁,变成了两个人发愁,两个人坐在观潮楼一坐就是一天,看着海面,等待着来自朝廷的决定。
五天后,海防巡检回到了巡检司,带着信筒跑向了观潮楼。
殷正茂检查了火漆后,打开了信筒,邓子龙也是满脸疲惫的凑了上去,看向了朱批。
【斩立决,送京师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索伦是罪犯,不是使者。】
朱批对于索伦的处置,就是三个字斩立决,是皇帝的亲笔书信,首先他是罪犯,当索伦犯罪的时候,就是罪犯了,不是使者了。
大明皇帝的这封朱批很长,主要是询问那三个海防巡检的事儿,问他们有没有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