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肯拿银子,就借他们人头一用,杀鸡儆猴。”
“可别乱花钱,陛下知道了,还是要给你报销的,你花那么多,陛下的好心情岂不是破坏掉了?”
“孩儿知道了。”王谦领了自己老爹的命令,这事儿并不是很难,王谦也没花多少银子,就摆平了这事儿。
京堂的这些个笔正们,始终记得一个人的名字,陈友仁。陈友仁,因为一本《东征记》美化倭寇、诋毁戚帅东征,被陛下当街手刃,什么样式的皇帝,才会当街杀人?笔正们没见过,万历年间的朝臣们也没见过。
陛下这次对墩台远侯回家的事儿,极为重视,从朝廷内外上下忙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跳出来让陛下恶心,那是用自己的脑袋试探陛下的耐心。
试探不了一点。
张居正能拦得住陛下一点点,可陛下横下心要做的事儿,张居正也拦不住。
在大明十分紧张的筹备之中,谭纶从西直门出发过西土城,从居庸关出关,路过延庆卫,在土木堡停留一日,过鸡鸣山,至宣府镇,宣大督抚吴百朋出城迎接大司马至宣府重镇。
谭纶这一路上走,也没闲着,带着的一群御史和部分的缇骑,四处探勘了大明宣府段的长城,以及当初王崇古安置的十九万失地佃户。
整体情况不仅仅是良好,而是惊喜了。
尤其是十九万失地的佃户,因为边方羊毛生意的火爆,让他们除了种地也有事儿可以做,家家户户有两到三只羊,十里华殿内,似乎陛下比谭纶自己本身还要重视谭纶的性命。
这是肯定的,谭纶真的不是很惜命,浙江、福建跟倭寇拼命,战场血战抗倭,谭纶从来都认为自己能多活一天,都是赚了一天。
谭纶能够理解墩台远侯,这些夜不收,也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因为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是赚的。
大丈夫,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谭纶也认可兴文匽武的部分逻辑,武夫连死都不怕,又能用什么威胁他们?而且过于激进的思维方式,很容易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鲜明的例子,暴力失控是人间灾难。
但,大明兴文匽武太过了,在隆庆议和,和俺答汗议和之后,这种兴文匽武的风力,更是蔚然成风,甚至有点两宋重文轻武的模样了。
暴力失控的确可怕,但是没有暴力,又一定会暴力失控,因为敌人的暴力仍然如同一把剑悬在大明的头顶。
就大明现状,振武五十年,也决计走不到暴力失控的那一天。
“来了。”吴百朋放下了千里镜,提醒着谭纶,三娘子的车队已经出现在了视野内。
谭纶拿起了千里镜看了片刻,而后将千里镜递给了旁边的随扈,缓缓的抽出了自己的佩刀,谭纶抽出佩刀的一瞬间,大明军开始行动了起来,鼓声开始重重的锤击在鼓面上,号角声绵长,火炮、火铳的火药开始装填,长短兵从枪套和刀鞘中拔出,蓄势待发。
一旦谭纶下令进攻,大明军就会一拥而上。
这一次前来迎归,杨文带了五千军随行左右。
谭纶看到了囚车,墩台远侯们一个个被压在囚车之中,在雪地里渐行渐近!
看到这一幕,谭纶内心的火气就无法抑制,他稳稳的握住了自己的腰刀,大医官们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这个状态下的谭纶,又实在无法规劝。
吴百朋也是大惊失色,举着千里镜不停地张望着,生怕是出现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大司马,副将军,墩台远侯有棉衣,穿着棉衣!”吴百朋一直盯着千里镜,而后带着惊喜的语气说道。
“恩?”谭纶从随扈手中拿过了千里镜,确定了墩台远侯们穿着崭新的棉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