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

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2/3)

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使舵的家伙。

张居正走的时候形单影只,送行的只有梁梦龙、申时行、张楚城、李乐等一众铁杆的门下,因为其他人都来拜谒王崇古了。

朝廷的天要变了。

王崇古见到的朝堂大员,有葛守礼、范应期、王家屏、王锡爵、李幼孜等等。

葛守礼是作为晋党党魁前来恭贺王崇古从天牢里脱身,能从天牢里离开,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喜事。

而范应期和王家屏是葛守礼的哼哈二将,葛守礼到哪儿,这二位就到哪里。

王锡爵是正三品的掌詹士府事,而李幼孜是户部左侍郎,这次张居正丁忧,李幼孜是唯一上奏附和皇帝,请求夺情张居正的人。

王锡爵则是反对夺情张居正的魁首,王锡爵反对的理由,是之前的首辅杨廷和回乡丁忧,这张居正作为首辅不肯丁忧,恐有贪位之恶名。

“王学士,听说在太仓老家的别墅已经建好了?是叫南园?听说有三座桥、两阁楼、两个观湖亭,一个书阁,一个佛堂一个庵,水前后通流,嘉木卉无算,恭喜恭喜啊。”王崇古看着王锡爵语气不是很客气,嘴上说着恭喜,这话里处处都是揶揄。

王锡爵出身太原王氏,这是显赫大家,但是这家大业大,开枝散叶那么多年,到了王锡爵这个太仓王这里,其实已经没落了,但是这南园,占地就超过了一百二十亩。

全楚会馆和全晋会馆,不过渊阁主事,刑部尚书王崇古,以太子少保进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辅弼国事。”

朱翊钧首先打破了一个惯例,那就是大明朝的内阁名单,不经过廷推直接任命。

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但是关于王崇古入阁之事,朱翊钧并没有召开廷推,直接宣布了他的决定,让群臣一片哗然,即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王崇古被释放后,一定会入阁,但是这不廷推,直接任命,也是让朝臣们格外意外。

这不合规矩。

廷推内阁辅弼之臣,是臣权中的核心权力,皇帝只能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但是这份名单,是由廷臣们推举出来的。

崇祯年间,崇祯皇帝为了争夺内阁任命之权,搞出了金瓶抽签法,没错,就是之前的大理寺卿孙丕扬,在万历二十二年担任吏部尚书后,搞出的「掣签法」,以抽签决定官职。

而这个掣签法一直用到了清末。

而朱翊钧不用如此,这是张居正留下的来的尊主上威福之权的政治遗产,朱翊钧完美的继承了它,并且使用了这个遗产。

王崇古颤颤巍巍的出列,五拜三叩首的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说道:“陛下,臣惶恐,臣乃戴罪之身,蒙陛下不弃,宽宥臣大逆之罪,臣无德无量无仁无义,不过聚敛兴利之奸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司寇要抗旨?”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好奇的问道。

王崇古吓了个激灵,阻拦张居正夺情的贱儒,真的该死,张居正在朝的时候,他这样拒绝过了皇帝很多次,屁事没有,皇帝还是恩荣不断,又是鹤氅,又是国窖,现在稍微推辞一下,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来,这谁顶得住?

现在张居正因为言官胡说书若干,以刘东兴贩鸟铳、火炮等物至长崎,转运倭国,贩售给织田信长。”

徐渭整理了之前长崎港报关的一些旧案,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儿。

朝臣们议论纷纷,不得通倭是大明的政治正确,尤其是到了东南倭患后,通倭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陆光祖说的长崎旧案,只是其中一份关键证据,是将其他证据变成证据链、变成铁证的关键证据,既然他敢在大朝会说这件事,就表示掌握了充足的证据,不是在冤枉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