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说:“今江东兼六郡之众,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大仇不报,为人耻笑。报仇雪恨,何待期年?”>
孙权正犹豫不决时,平北都尉吕蒙入见,说是黄祖部将甘宁来降,并详细介绍了甘宁其人。>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少有气力,好游侠,但却不务正业,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
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
时人以“锦帆贼”称呼他们。>
甘宁在巴郡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
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侍从之人,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
甘宁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残害官长吏员。>
二十多岁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开始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进入仕途,逐渐升迁成为蜀地的郡丞。>
益州牧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掌权益州。>
在刘阖的策反下,甘宁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被击败后率领八百多人,去荆州依附刘表,留驻南阳。>
不久,甘宁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
这时,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部队不得过,只好暂且依靠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领兵再次西攻江夏时,黄祖大败,狼狈逃溃。>
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
孙军不敢再追,正值母亲病重,便收兵而回,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
甘宁为黄祖立下如此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
都督苏飞屡次向黄祖推荐甘宁,黄祖则说:“劫江之贼,岂可重用?”>
甘宁因此怀恨在心,意欲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苏飞察知甘宁之意,置酒邀请甘宁,酒酣之际,对他说:“我数次推荐,主上不肯任用。日月流逝,人生几何?应该早做长远打算,寻一个知己,成一番大事!”>
甘宁停了一会,说:“我也想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
苏飞说:“我请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黄冈西北)长,那时,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就。”>
甘宁非常高兴。>
于是,苏飞提出让甘宁任邾长,黄祖同意。>
甘宁招回原来离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愿意相从的人,得过夏口,渡江投奔孙权,遇到把守龙湫水口的吕蒙,说明来意。>
吕蒙便带甘宁来见孙权。>
孙权听了吕蒙介绍,征求周瑜的意见。>
周瑜认为,此人年少时虽然轻狂不羁,但却足智仗义,堪为重用。>
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令将引入。>
甘宁见了孙权:“兴霸久闻明公招贤揽才早欲来投,又恐江东怀恨当年我救黄祖杀凌操旧事,因此延迟至今。”>
孙权说:“各为其主,何恨之有?吾得兴霸,破黄祖必矣,岂有记恨之理。切莫怀疑,请教破黄祖之策。”>
甘宁见说,知遇明主,立即向孙权献计:“如今汉家运数日益衰微,曹操更为骄横专断,最终要成为篡汉的国贼。荆州这个地方,山势屏障利便,江河流畅通行,这是东吴西面的屏障啊!我曾事刘表。据我观察,刘表这个人,既无深谋,更不远虑,只是力求自保。大权被妻弟蔡瑁操纵,又有废长立幼之念,久必生乱,根本守不住荆州。将军应该先下手为强,不可落在曹操之后。图谋荆州,当先从江夏开刀。黄祖如今年老,昏聩无能,军资粮食都很缺乏,身边的人对他愚弄欺瞒,而他一味地贪图钱财,克扣索取下属,部众心怀怨恨;战船及各种作战器具,破损而不加修整;荒误农耕,军队缺乏训练有素的将士。明公现在前往攻取,必胜无疑。一旦击败黄祖,即可击鼓西进,前据楚关,军势即增大扩广,这样可逐渐谋取巴蜀之地,成就霸业。”>
孙权闻言,惊喜不已。此人之见与前时鲁肃谈论天下大势“榻上策”提出的方略竟然不谋而合。这哪里是骄横江河的“锦帆贼”,却是求之难得的善谋勇将。>
然而张昭对甘宁所言却不以为然:“江东自身危急,如果军队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