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 > 军史小说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3/3)

上一页天命唯汉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我看书在线收听!
他拿起毛笔,在面前铺开的白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大字。

燕赵魏代四地振兴计划。

其实河东之地不需要太多谋划,只需要顺其自然,等着人口的慢慢繁衍就好。

那里就是后世的山西,山峦重叠,人口大多都集中在那几处盆地之上,只需要维持好秦国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再加上不被战火璀璨。

要不了多少年,自然就会变得繁华起来。

所以刘盈的重点,其实是在燕赵。

这里在后世的时候是大粮仓,但在现如今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燕赵虽然一马平川,平原面积超过关中之地,但粮食的产量,是远远比不上后者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灌渠。

电动机没有发明之前,灌既农田的方式,除了像关中蜀郡那样的都江堰郑国渠,利用水流的重力作用浇灌农田,就只有如淮河流域那样,修建蓄水灌既的陂塘工程。

而在自然高差不大的情况下,修建如同芍陂那样的蓄水池才是正解。

以九江国为代表的淮南地区,按照秦国的统计标准,这里的水浇田,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就是后来历任淮南王都很跳的原因。

有钱,烧的……

但同为平原的燕赵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以上两者的点。

从后世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不大,总体干旱程度其实和中东地区有些类似。

而到了雨季,暴雨强度又相当于很多东南亚国家。

这,就形成了很独特的点。

干旱严重,暴雨集中,既有水荒,又有水灾……

当然了,如果没有后世里某地区的吸血,这里还是很宜居的地方。

那么刘盈设想中的,必然是修水渠水库。

但那是需要十年或是几十年的事情了。

后世里有些阴谋论者,探讨大禹上位的原因时,就是说他借治理洪水的机会,掌控了大量的劳动力。

真假不论,只是在现如今的这个时期,很值得借鉴。

修水利,是一件兴师动众的事情,需要的是一个能一插到底,调动所有百姓,群策群力的大政府。

这,就是刘盈敢于应承下萧何,在这里设郡设县,让汉国彻底掌握燕赵的原因。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天命唯汉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