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就……演变为了一场冲突。”>
“同时,罗网内部出了问题,以至于他们竟敢冒大不韪去攻击章邯将军。”>
“臣本想将他们押送至驾前,由陛下亲自发落,可惜功亏一篑,大泽山附近的罗网成员也在不久前全军覆没了。”>
“是臣无能,请陛下降罪。”老规矩,解释完后赵高照例请罪。>
理论上来说,他也确实该请罪。>
罗网在他手底下,让人家给山贼似的剿了两次,他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罪名可大可小,但和指示手下刺杀同僚,还是掌管特殊部队的同僚相比,就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了。>
赵高现在做的,就是把嬴政的注意力吸引到别的问题上,从而让自己只背上‘御下不严,管理无方’的小问题。>
这一招也确实成功了。>
嬴政看没看穿他的小花招不好说,不过就算看穿了,有些事,嬴政还是会更在意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高只需要保证自己说的是实话就可以了。>
当然,内容的侧重点要做些许的调整。>
“既然只是误会,为何罗网会几次三番刺杀章邯?”嬴政居高临下,睥睨着跪俯在地的赵高,继续问道。>
“这……”赵高稍作迟疑后,坦然回道,“据掩日的汇报的情况来看,一是因为罗网内部出了状况,有宵小之辈盯上了章邯将军。”>
“二则是因为……章邯将军疑似和叛逆分子走的太近了,尤其是墨家叛逆,以及其中的鬼谷纵横二人。”>
嬴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很快恢复平静。>
赵高老老实实的趴着,并没有尝试抬起头观察嬴政。>
没必要观察。>
他就是世上最了解嬴政的人之一,不需要通过察言观色来>
“大泽山……又是怎么一回事?”>
“是农家叛逆联合墨家叛逆分子做的,其中也牵扯到了章邯将军。”>
赵高再次如实回答。>
至今为止,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假话,而且经得起调查……只不过真的不完全。>
比如说白屠的问题,罗网和影密卫起冲突不仅仅是简单的争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章邯没法向嬴政证明。>
白屠本人已死,罗网不可能自爆,他一家之言不足以当证据。>
再比如说王离和罗网联手针对章邯的问题,也可以用章邯和叛逆分子走的太近来解释,至于这两件事谁前谁后,那就又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烂账。>
章邯从始至终,唯一真正有分量的指控,就是罗网蓄意刺杀他。>
这是实打实的,赖不掉的,伤都在身上没完全好了呢。>
而这,赵高已经巧妙的解释成了无意之失,而非故意为之。>
车厢内暂时陷入了沉默,嬴政手掌无意识的摩挲着,脑中不知在思考什么。>
半晌过后,他才开口说道,“起来吧。”>
赵高没有推辞,利索的爬了起来,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体力不支的样子,整个人依旧脸不红气不喘。>
对着嬴政演戏可以,但不能演过头。>
嬴政知道他的实力,就是跪上一天也不会有多大影响,故意装出狼狈的模样实在没必要。>
赵高起身站到一侧后,嬴政突然露出了一个浅笑,说道:>
“章邯还送来了一份古寻的疏议。”>
章、奏、表、议、疏。>
这些都泛指官员呈交给皇帝的文字报告,不过各自之间又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从功能性上来说,疏一般是分条提出建议或意见。>
这份署名是古寻的疏,就是一条建议。>
“他提议让韩信暂领百战穿甲兵,戍防泰山。”>
赵高仍不知道在大泽山把百战穿甲兵打崩的就是韩信,倒没像章邯初听此事时那般难绷。>
但他显然不乐意古寻提拔的人染指百战穿甲兵。>
帝国四大王牌军中,黄金火骑兵被蒙家掌控,平阳重甲军之前是蒙恬率领,后来移交内史腾,现在虽然不完全处于长公子派系的掌控下,却也受影响颇深。>
这要是百战穿甲兵再落到长公子派系,那还玩个鸡毛啊!>
即使赵高不认为扶苏有造反的勇气,他也不乐意扶苏获得造反的能力。>
不过虽然不乐意,赵高也不能明着提出反对意见。>
他没这个资格。>
只能尝试旁敲侧击,先笑呵呵说道:>
“难得国师有心上疏提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