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谁。”>
“董局怎么说?”>
张宇航没急着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看着搁在会议桌上的“大玩具”笑道:“原来这玩意儿是多用途的,配合禁毒扫描识别预警的软件,它就是禁毒侦查无人机。>
配合能识别车牌照的软件,就是交管无人机。配合人脸识别软件,就能航空巡查。”>
蓝豆豆追问道:“那董局是什么意思?”>
“再花点钱,再买两套软件,一机三用。移交给特巡警大队,还打算安排两三个人,组建一个无人机特勤分队,专门操作这玩意。以后哪个单位需要用,就给特巡警大队打电话。”>
“给他们也好,省事。”>
“可这么一来,小韩就没得玩了。”>
韩昕其实从听说需要证那一刻,就觉得没那么好玩了,不禁笑道:“没关系,我们不是可以调用吗,我可以跟着他们玩。”>
张宇航点点头,可想想又苦笑道:“交给特巡警大队,我们是省事了,但这套设备是用禁毒经费采购的,本来就是用作禁毒的……”>
折腾了半天,给人家做了嫁衣,韩昕能理解他的心情,连忙劝道:>
“张队,这套设备在我们这儿其实发挥不出多大作用,再说该踏查照样踏查,又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只能这么想了……等等,我先接个电话。”>
张宇航再次举起手机,跟对方寒暄起来,听着像是哪个派出所的领导。>
特巡警大队的人马上就来拉无人机。>
韩昕没得玩了,其实也不想玩了,见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站起身正准备回去,张宇航突然道:“小韩,别急着走。”>
“张队,什么事?”>
“有个东海籍的戒吸人员,来了我们陵海,住在中坝南路的豪泰快捷酒店。城南派出所已经安排民警过去了,杨千里担心他们的人不够专业,想请你过去看看。”>
蓝豆豆生怕他不认识,抬头道:“就是城南派出所的副所长。”>
韩昕正愁没事干,笑问道:“那我是去派出所,还是去酒店?”>
派出所主动找四中队,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
张宇航别提有多高兴,笑道:“当然是去派出所,杨千里这个人你打几次交道就知道了,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带回所里再说。”>
“行,我这就过去。”>
“看仔细了,如果那小子有问题,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明白。”>
……>
公安系统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
只要你有真本事,不管是不是领导,都能赢得同事们的尊重。>
比如早退休了的老刑警徐光荣,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破案特别厉害,那些年只要发生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从局长到办案民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上级在经费上的不断投入,像徐光荣那样的“神探”已经成为了历史。>
以前那些让人抓狂的疑难案件,现在调调监控就能水落石出。>
再加上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只要办案经费有保障,没有城南派出所治安中队搞不定的案子。>
事实上这就是杨千里敢跟刑警大队叫板的底气,也是刑警大队混得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
但随着2.12案在分局内部引起的“轰动”,确切地说随着城东派出所教导员黎杜旺闹出的大笑话,已销声匿迹多年的“神探”又出现了,只不过冉冉升起的“新神探”是专业缉毒的。>
别的事用不着找他,但只要涉及毒品的,把他找过看看肯定不会错。>
杨千里看着监控里正上楼的韩昕,低声道:“老汪,跟姜大姐说一声,让她多准备一个人的饭,等会儿不知道要搞到几点呢。”>
汪宗义掏出手机:“行,我这就给姜大姐打电话。”>
……>
韩昕轻车熟路来到二楼,走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警网融合大数据指挥中心。>
他正准备敬礼问好,杨千里就热情地招呼道:“小韩,你来得挺快啊,来,先坐下喝口茶。”>
“杨所,茶就不喝了,那个吸毒人员呢?”>
“马上带到,这会儿是下班高峰期,路上有点堵。”>
“打算在哪儿检测?”>
“楼下询问室,都准备好了,用的是你们刚下发的新试剂盒。”>
杨千里示意值班辅警把楼下的监控信号切换到大屏上,坐下点点鼠标,指着电脑屏幕:>
“这是那小子的基本情况,方俊,二十八岁,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