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人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善于引导,而不是去压抑和扭曲它们,都会是精神的种子,日后忧伤必将开出艺术的花朵,困惑必将结出智慧的果实。
9
凡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一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让孩子思考这种问题究竟有什么用?我只能这样回答: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10
哲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所谓用。如果你只认为应试、谋职、赚钱是有用,那么,哲学的确没有什么用。可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
11
我们习惯于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似乎烦恼、寂寞、无聊是纯粹负面的情绪,必须加以防止。我们总是强调对人生要有乐观和进取的态度,似乎悲观和守静是纯粹消极的态度,必须予以否定。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尤其如此。我的看法不同。在我看来,正是一些被断为消极和负面的心情,可能是属于灵魂的。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类心情时,不必大惊小怪,反而应该视为正面价值。我相信,有这类心情的孩子,心灵会更丰富、深刻。
其实,哪个孩子没有呢,区别在多少,更在大人是否珍惜和理解。当然,凡事有一个度,孩子太深沉了也不好。不过,正因为是孩子,就不会太深沉,旺盛的生命力自然会在生命的欢乐和忧愁之间造成适当的平衡。
12
当然,要做孩子够格的哲学&;同伴&;,大人必须提高自己。如果大人自己对哲学是陌生的,头脑中很少有真正哲学性质的思考,对孩子的哲学性质的提问当然就识别不了,更不可能给以鼓励和展开讨论了。因此,我的建议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对自己进行哲学启蒙,读一些哲学书籍。在这方面,一个有效方式是选择一种或若干种高水平的哲学童书,和孩子共同阅读。
所谓高水平的哲学童书,其特征是既儿童又哲学,能够从儿童心理出发去捕捉那些哲学性质的疑问,把这些疑问引导到若干重大的哲学主题上来,并且使孩子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始终处在开放的状态。毋庸置疑,和孩子共读这样的书,对于大人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哲学思考和提高哲学素养的过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