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 > 军史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彻底解决草原问题(2/3)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看书在线收听!
朗,索伦部没有率先倒向大明的时候,所有的草原部族都分外看好大清,以为钱聋老狗还能再打出一场名垂青史的胜仗,谁也不敢往大明身上押注。

等到大清的统治开始江河日下了,这些草原上的王爷、台吉们又开始担心大明对于草原的态度。

以前也有个大明,皇帝也姓朱,有个叫朱老四的皇帝……

结果就拖到了现在,差点儿悔青一众王爷、台吉们的肠子。

朱劲松却好像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王爷、台吉们脸上的羡慕嫉妒恨,只是又笑着说道:“朕刚才说,要让草原跟大明不分彼此,对草原牧民和大明百姓都一视同仁,自然也是要让草原上的牧民都过上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好日子。”

“所以,朕打算在草原上筑城,修路。”

“每几个部落的中心之处便修一座城,每座城之间以直道相连,再修几条直通大明的道路。”

“比如察哈尔和呼济尔图,便会各修一座城,以直道连接宣化,两城之间也有直道相连。”

玩捆绑,肯定得有绳子——路。

理论上来说,就算草原上的生存手段太过于单一,但是凭借着辣么多的牛、羊、马之类的牲畜,就算以物以物,牧民也不至于无法应对白灾黑灾之类的吧?

问题就出在了路这个字上面。

没有路,牧民有再多的牛羊又有什么鸟用?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大雪,大量的牛羊被冻死,草原上的部族能吃掉多少牛羊?怎么运到中原堂口那边卖掉?

有了路和城池,再结合社学、市场等手段,差不多就能让这些草原部族的牧民从游牧转为定居,不仅能提高全盘汉化的速度,同时也方便了大明在草原发生白灾和黑灾时快速求助。

所以,路是解决问题的最先决条件。

只是这些草原部族的王爷台吉们却没有想到修路会不会方便大明救灾,只想到了修路筑城会方便大明对草原用兵。

一旦从游牧往定居转化,跑都没地儿跑!

朱劲松自然也看到了这些王爷、台吉们脸上的蛋疼纠结之色,只是朱皇帝对此并不在乎,反而开门见山的说道:“以后,大明会在这些城池里修建社学,让草原上的孩子们也能像汉地的孩子一样有书可以读。”

“同时,这些城池也担负着以往边市的任务,只是由偶尔开放转变为长期开放,就跟汉地城池里面的市场一样,包括盐、铁、茶在内,不会再有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诸如凭条限量交易的说法。”

“另外,大明也会在城池内外驻扎一些军队,一旦草原上遇到了白灾、黑灾之类的事情,驻军就会快速出动去救灾。”

“还有就是,大明也会在草原上征兵,凡是年满十八岁且在三十五岁以下的草原牧民,都可以报名从军,一应待遇,跟汉家子完全相同。”

说到这里,朱劲松忽然话锋一转,正色沉声道:“以后,大明会在草原上设立州县及各级衙门,任何方面都与汉地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官府设立之日起,草原各部就不允许再有私兵、私刑的存在,尔等与各部的长老、贵族之类的,会受到朝廷的册封,隔代降等袭爵,直至除爵。”

“尔等若是愿意接受,便留下来,若是不愿意接受,朕也不为难你们,现在就可以离去,无论你们是去投奔钱聋老狗,还是打算迁往别处,朕都保证你们在大明境内的安全。”

说完之后,朱劲松就端起了茶水,静静的等待这些王爷、台吉们的选择

没有人选择离去。

朱劲松直接把这些条件都摆到了台面上,这些王爷、台吉们反倒放心了——不怕明国皇帝有什么条件和要求,就怕明国皇帝跟大清的那些明君圣主们一样,慢刀子割草原的肉,放草原的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