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 > 都市小说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327章 明级潜艇

第327章 明级潜艇(2/3)

上一页民国之钢铁狂潮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看书在线收听!
战争潜力,他们这设备供应商赚的盆满钵满!若以无底线的程度去猜测,甚至为了刺激日本人,说不准就泄露一些中国武器装备和技术的零散情报,逼得日本加大进口力度。

这种事情,不是干不出来啊!反正朱斌知道,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去干的。

接着又去看潜艇。

当初朱斌一共下了十艘潜艇的订单,但在选型上,却没有要德国人自己装备的i、ii、vii三种型号的潜艇,而是选择了最大的一款ix型。对于这样的选择,德国海军中校卡尔.邓尼茨很不然以为然,曾不止一次的跟派驻此处的特遣舰队工程师伍景英讨论,觉得中国人完全不懂潜艇作战的奥妙,选择这种大型潜艇是很不明智的。

伍景英总工却不那么看,通过对舰队内部资料的学习了解,他对潜艇作战有着自己的认知。中国与德国的情况有些相似,有些不一样,完全照着德国那套战术理论来建立海军会死的很难看。

比如说,邓尼茨认为,潜艇只有在极特殊的场合中才会与潜艇作战,因此无须考量假想敌同类型的舰艇性能,因而无须在乎他国潜艇之大小;也认为潜艇一旦超过一定的体积将会有损其特殊作战的效能、下潜机动性与时间也将不利于作战。“4艘中型潜艇远比1艘大型潜艇要容易发现敌人并取得更多战果”的观点为其“集结战术”的核心概念。

因此觉得,潜艇的主要作战任务是用来破交,和集结多艘对敌之舰艇进行猎杀。

这种理论不能说错,因为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对付英国的海上运输货轮,或者落单的驱逐舰之类,他这么干是能节省资源,保证自己生存能力。

中国海军则不同,首先要对付的敌人便是日本舰队,当然进行破交也是首要任务,但对付日本规模不小且吨位巨大的潜艇部队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因为早早解决了充气管和高能电池组以及过氧化氢制氧技术的瓶颈,可以然潜艇在200米以下的深度长时间潜行并发起突然袭击,而不像德国目前所知一样,随时都要小心驱逐舰和反潜飞机的侦查。

当然这几样技术是不会随便给德国人透露的,都是在舰队交付之后的这五个月来,由中国工程师在租用的船坞内改装完成。

德国内部编号ix的潜艇,在中国方面则用朝代来命名,这种为“明”级的潜艇指标比德国人自己的vii高不少,长度为76.5米,宽度为6.76米,双重耐压壳体结构,水面排水量为1050吨,水下为1196吨,采用man公司提供的两台2200马力柴油发动机,以及两个总功率1100马力的电动力,可提供最高18.2节(水上)、7.7节(水下)的航行速度,载燃料170吨,能以10节航行12500海里,或以4节航行三天都不用露头。

武器方面,则前四后二总共六个鱼雷发射管,发射自己设计的533毫米高速鱼雷,在甲板上则设有一门105mm的舰炮和一座双联装20mm机关炮。

除此之外,就是加装了严谨对外泄露的智能核心单元,以及一座x波段的全向雷达,拥有除了声纳之外的,对海、对空搜索侦查功能,不至于跟德国人似的需要依靠有人不间断的趴在舰桥外面顶着风雨海浪侦查那么苦逼,那么容易被空中侦查机发现踪迹。

陈少宽对潜艇的认知和需要比巨舰大炮更迫切!当了二十年的海军司令,深知中国疲弱过甚,不大可能建立起百万吨级的超大舰队,要想应对日本的侵略,最经济实惠的莫过于潜艇,也曾经多次提出要求,只不过赶得时候不好,国家没钱没心思搞海军。

现在朱斌一撒手就是十艘,而且都是千吨级的大家伙,这怎能让他不激动啊!

钻进一艘编号301的潜艇内东摸摸西摸摸,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民国之钢铁狂潮章节列表下一页